情绪渲泻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也是新时期政治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战略转移,人们面临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如秩序失范,工作失业,心理失衡,情绪失落等等,往往造成心理能量的急剧增加和情绪的急剧渲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正确疏导和给予精神上的抚慰。研究情绪泻泄的特点规律及其运用,是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 一、情绪渲泄的含义和特点 渲泄,作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本义即指那种突破常规的急剧的能量释放方式。心理学和政治工作学转用这一范畴,把那种非和风细雨的心理能量的急剧释放称之为情绪渲泄。因此,我们说,情绪渲泄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是特定主体的情绪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破正常缓慢的表达方式而急剧释放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般来说,情绪渲泄常常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激烈失控性。情绪渲泄的主体常常是在失去自我控制的情况下,采取非常规的激烈的方式,打开感情闸门,从而急剧地将整个心理的情绪一古脑儿倾泄出来。这就决定了情绪激烈失去控制,是情绪渲泄的第一个显著特点。 二是心理能量的高积累性。情绪渲泄的激烈失控,是以心理能量的高度积累为基础的。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情绪渲泄的心理能量也往往不是一天半日的产物,而是长期积累,从量变到质变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发生的。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日常的和风细雨的表达方式,而采取一吐为快,一鸣惊人,一泄千里,不可遏止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情绪渲泄的又一显著特征。 三是特定对象与特定情境性。情绪渲泄虽有高心理能量做内因,但还必须有特定对象和情境作引线,才能内外契合,一发而不可收拾。例如,在对象上,情绪渲泄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选择性的。一般说:亲情渲泄的对象是亲人和情人;仇情渲泄的对象是被仇恨者以及有关人员;对组织和领导的情绪渲泄对象一般是组织和领导的人格化对象,等等。情绪渲泄不仅要有对象,也需要有一定的渲泄情境,即渲泄的氛围和环境条件,没有一定的情境氛围,也是谈不上情绪渲泄的。这就是情绪渲泄一般都发生在一定场合,而不是随意发生的内在原因。 情绪渲泄的这些特点,要求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辩证地看待和处理渲泄现象:一方面,必须打破原有的视情绪渲泄为偶然或反常等固定观念,如实地承认情绪渲泄,研究情绪渲泄,给情绪渲泄以应有的地位,以宽容的精神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情绪渲泄问题,摒弃某些视情绪渲泄为大逆不道,洪水猛兽的传统心态;另一方面,尽可能创造条件,因势利导,将情绪渲泄引上良性和建设性的轨道,特别要创造条件,防止情绪渲泄走向反面,导致恶性行为的发生,从情绪渲泄转化为行为渲泄。 二、情绪渲泄的作用和方式 情绪渲泄的作用,可以作如下三个方面的概括: 第一,情绪渲泄是一种释放心理能量,实现心理平衡的重要方式。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需要平衡的,为此,过度积聚的心理能量就要释放,如果不允许释放,过分失衡的心理就要发生扭曲、倾斜、甚至崩溃,其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抑郁、焦灼、歇斯底里等精神疾病的发生。心理能量的释放可以采取缓慢的、和风细雨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激烈的倾泻而出的方式。应当承认,对于过高的心理能量来说,缓慢的和风细雨方式已经难于快速释放,也不是所有人在所有情况下都能够做到按部就班的情感释放方式。在特定的主体上和特定的情况下,情绪渲泄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非此不足以快速释放主体的心理能量,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和安宁。在这里,渲泄起的实际上是“出气筒”和“安全阀”的作用,对于防治心理疾病,有重要意义。 第二,情绪渲泄也是听取群众意见把握群众情绪的一种重要途径。群众意见,群众情绪,群众呼声,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实施领导、管理的重要依据,必须认真听取,十分尊重。对群众的意见和情绪采取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蔑视鄙视态度,是官僚主义的表现和贵族老爷的作风,早晚是要受到惩罚的。群众的呼声,群众的情绪通常也采取两种基本的表达方式:一种是正常反映,细水长流的方式;另一种就是倾盆大雨,一吐为快的渲泄方式。我们当然欢迎群众采取第一种和风细雨的有组织有控制的表达方法,但是,必须承认,在人民群众受压已久、怨气很大、不正之风横行的某些地方,和风细雨已经不足以表达群众意愿,不足以理顺群众情绪,在此种情况下,情绪渲泄也是必要的,有益的。如果对这种渲泄采取禁止和堵塞的态度,那么,所带来的就很可能不是什么情绪渲泄的问题而是激烈的行为报复,就要转化为政治上的动乱和无序的问题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无数历史经验的总结。 第三,情绪渲泄是我党我军在思想工作中贯彻疏导方针,理顺群众情绪的重要方法。我们党总结了几十年来做思想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在思想工作中必须坚决贯彻疏导方针,反对堵塞言路的的基本思路。所谓疏导,就是疏通引导,即首先要使人民群众畅所欲言,倾吐意见。这就把允许情绪渲泄包括在内。因此,情绪渲泄是贯彻疏导方针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理顺群众情绪的重要方法,只有使人民群众畅所欲言,才能把准群众脉膊,抓住问题症结,因势利导,引向正确轨道。如果不承认情绪渲泄,怎么能贯彻疏导方针,理顺群众情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