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09)03-0096-04 人的社会性本质意味着人在正常生活中,必须与自己、他人、社会发生各种关系,任何人都必须向自己、他人和社会承担起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其中,对自己、他人及他类生命的责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责任。对生命的责任意识是生命道德的基本内容,也是一个人社会责任意识的基础和根本。 一、生命道德与责任意识 要正确理解生命道德中的责任意识必须对生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人的生命包括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自然生命是人的生命存在的物质载体和本能性的存在方式,是人的一切高级生命存在的物质前提。社会生命主要是指人的精神状态,表现为自然生命以外的人对理想、感情、道德、精神、信仰、价值的追求,是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人的生命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片面强调生命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科学的。对于自然生命,应该尊重、关爱和珍惜;对于社会生命,则应在充分理解生命意义的基础上,提升我们的社会生命,使我们的生命更富有价值和意义。这样生命才能在自然和精神两个层面上达到和谐。 生命道德就是调整人与自己生命、他人生命、人类生命以及与他类生命之间关系的道德。生命道德是道德的一个新的范畴。它既是一个独立的范畴,又与其他道德范畴相关[1]。人是生命的载体,生命不等同于人。生命是一种独特的现象,人与生命之间存在着独特的道德关系。对道德的理解,必须跳出以往仅仅限定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而将人与自己、人与生命之间的关系纳入道德的范畴,即生命道德。生命道德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关爱生命,关爱生命主要体现为保护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二是追求生命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 责任意识是指主体在理解一定条件下自身角色和社会要求的基础上,把握自身行为及其结果,使之符合社会要求的情感、意愿,是个体对角色职责的自我意识及自觉程度,是一种自我约束的价值取向,是社会意识的重要范畴。责任意识是个体对角色职责的自我意识及自觉程度的显现,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们的行为必须对他人和社会负责,二是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责任意识也是社会成员对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职责任务和使命的自觉意识,它要求社会成员除对自身负责外,还必须对他所处的集体及社会负责,正确处理与集体、社会、他人的关系[2]。 责任是道德的表现形式之一,责任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生命道德中的责任意识就是对生命负责的意识,它是生命道德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是一种责任,承担和履行这种责任的过程,就是人类生命繁衍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就是探索生命价值的过程。生命道德中的责任意识就是社会成员对自己所应承担的生命责任的自觉意识,它要求社会成员除对自身生命负责外,还必须对他人和他类生命负责,正确处理与他人、他类生命以及人类生命繁衍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当代大学生生命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组对7所高校1200多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结果显示,由于受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生命责任意识缺失现象相当严重,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第一,身心健康意识淡薄。生命的第一含义是生存,生存的前提是健康。从某种意义上说,健康的身心是生命进程的通行证。现代意义上的健康早已突破了单纯的身体保健,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已成为衡量健康的重要标志。强健的体魄、健全的心理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为健康负责的三个子项目,也是承担生命责任的基本前提。对生命健康负责是生命的第一责任,也是生命道德的要求,至于枪杀教授与同学的留美学生卢刚,在新西兰小岛砍杀妻子之后自杀的诗人顾城,杀死四名同宿舍同学的在校大学生马加爵等,他们把自己的病态人格扩张到滥杀无辜的生命,从反面显示出对生命和健康负责的重要性和道德性。对健康负责就是对生命负责的道理绝大多数人都能理解,但是将身心健康深入到道德和责任意识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许多大学生却远远没有做到,这种意识被他们的年龄和朝气掩盖了。于是大学生中生活无规律现象比比皆是,卫生习惯不良现象非常普遍,人工流产现象时有发生,郁闷、压抑成了口头禅,等等。调查显示,50%以上的女生每周平均不到一次业余体育锻炼,40%的大学生不吃早饭是经常的事,45%以上的男生宿舍做不到两周一次卫生大清扫;30%的大学生担心自己体育测试不达标,25%左右的大学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40%的大学毕业生感到自己人际适应能力较差,等等。生命健康状况不仅影响着生命质量,还影响着生命存在的延续,同时也影响到生命道德。大学生们看到的是自己年轻生命的存在,注重的是对这种存在享受的权利,却忽视了对生命健康的责任。 第二,对他人生命责任的淡漠。重视自我生命,对待他人生命态度相对较为淡漠。调查显示,56.5%的大学生选择“为了获得某种切身利益”“会或偶尔会以伤害他人为手段”;在问及“在灾难到来的瞬间,选择逃生时,是‘先自己,后他人’还是‘先他人,后自己’”时,69.5%的大学生选择“先自己,后他人”,他们多数认为对于自己和他人生命都是珍贵的,在只能选其一的情况下,先保护自己;在问及“怎样看待四川地震中出现的‘先跑教师——范美忠事件’”时,57.3%的大学生认为无私与自私同样是生命的“特征”,以“自私”的心态保全自己的生命,这种行为本身没有什么好指责的,但同时,其中多数学生也认为范美忠在事后洋洋自得的态度实在是一种缺乏人性的无耻行为。生命的独特性表现在其唯一性、不可逆转性,其丧失就意味着永远不可挽回。许多大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生命的特征和包容性,片面地把自我生命的珍贵性看成是唯一的,把对生命的责任看成了是对自己生命的责任,不知道珍爱生命不仅是个体生存的需要与权利,更是一种责任与共同生活的基本法则。珍爱生命是不仅要珍惜自我的生命,同样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珍惜他人的生命同样是自己的责任。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就是要教会学生认识生命的珍贵,珍惜自我和他人生命的存在,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懂得用爱心去回报关爱,遵守生命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