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使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的领域空前地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学科建设的一个新课题——思想政治工作比较研究,已摆在我们面前。目前,这一课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一系列亟待澄清的理论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比较研究的范围如何界定。本文试图对此做一些初步的探索。 思想政治工作比较研究的内容,似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归纳: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理论观点的比较研究 思想政治工作比较研究,首先,应对同一时期不同国家或者同一国家不同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所创立的政治理论学说中那些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理论观点,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进行系统而又深入地横向和纵向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进一步加深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根基。 当前,我们应着重对邓小平关于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理论进行比较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邓小平是怎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精神实质,并把它运用到新的实践中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理论观点。 例如,我们党一贯坚持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观点,就很值得我们对它进行深入地比较研究。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这一观点的提出最早见于1932年7月21日中央的一封指示信。该信中指出:“政治工作不是附带的,而是红军的生命线”(1990年8月2日《文摘报》)。我党和红军当时的领导人王稼祥、朱德、周恩来等都在1934年2月召开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进一步阐发了“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这一观点(《思想政治工作70年》国防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版第188—189页)。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率先揭示出政治工作与社会主义经济工作的本质联系,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43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是否仍具有生命线的意义呢?邓小平亲自主持起草、并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此作出了明确回答:“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他还在1993年出版发行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悼伯承》一文里再次重申了“生命线”的观点。经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生命线”的观点,是我党从长期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可动摇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每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到关键时刻,邓小平总是及时提醒全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并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我们党及其杰出代表,特别是邓小平关于“生命线”观点以及有关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是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石。 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相关学科理论的比较研究 思想政治工作比较研究应以当代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为重点,与相关的社会科学理论的横向关系上进行考察和研究,借鉴吸收当代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中的最新成果,在分析比较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例如,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心理学的比较研究,可以促使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运用思维、情感的有关规律,加强教育的有效性;正确运用需要、兴趣的有关规律,加强教育的及时性;正确运用气质、性格的有关规律,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正确运用心理卫生的有关规律,加强教育的科学性,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更为丰富,理论体系更为科学完善。从近些年来思想政治工作成果的吸收、伦理学主要内容的掌握、美学基础知识的汲取、管理学一般原理的融合、教育学基本规律的遵循以及行为科学若干观点的借鉴等等,充分显示出其生机勃勃的学科生命力。 三、不同国家或地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比较研究 思想政治工作比较研究的地域范围应十分广阔。它既可以包括国内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又可以包括世界各国或不同区域。在国内,注重研究不同部门和地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比较各自的优势,相互取长补短,促使各部门、各地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作用,形成“雪球滚动”效应。在国际,侧重研究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情况,分析世界各国和不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制约作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对世界各国和不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揭示特点和规律,汲取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探索世界范围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发展的大趋势。爱国主义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例如,经济发达的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是重在潜移默化,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对热爱国旗的教育都十分重视,每逢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必演奏国歌,合唱队员与在场的全体人员一起引吭高歌,建筑物上挂着国旗,服装上印着国旗,抬头低头都能见到国家形象,国家观念、爱国主义耳濡目染地印刻在每个公民的心中。在欧洲并非首富的意大利,政府宁可在别的方面紧缩开支,也舍得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传统文化花大钱,该国绝大多数考古、艺术、民俗等博物馆全年对18岁以下青少年免费开放;发展中国家的墨西哥所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别具一格,政府为了宣传热爱国旗,强化国旗意识,把一年一度的国庆日(9月16日)所在的九月份定为“国旗月”,在这个月中,不仅各机关、企业、学校、居民家庭纷纷升挂国旗,就连做客访友也以精美的国旗为礼品互赠。有资料表明,在国际上“国旗人均持有率”和“国旗使用普及率”,墨西哥名列榜首,菲律宾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把学校视为重要场所,在大中小学的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出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条文,而且辅之以必要的行政管理措施,即由总统亲自签署颁发命令,明确规定对升旗、唱国歌时有不恭行为者,处以1千比索(折合35美元)的罚款,严重者要坐牢一年,并在组织上加以保证,从而促使爱国意识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参见《思想政治课教学》1995年第7期第43—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