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曰:“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有义,故贵为天下贵。”这里的“义”指的是道义,是就思想范畴而言的。人活着只求饱暖安乐,而忽视思想道德的修养,那就如同禽兽了。教育的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同时也是塑造人灵魂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巨大作用越来越被人公认。而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社会道德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堪忧的现象。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又该怎样做呢?下面谈点肤浅看法。 一 中国历来就很重视德育教育,古人曾将“立德”作为“三不朽”之一,把“明德”、“传道”,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这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解放以来,我们对待传统道德的继承与弘扬、否定与批判的问题上经历了一场特殊的历程。文革时,不加分析地否定批判一切传统道德观,使人们思想陷入了茫然。使很多应该继承弘扬的优秀传统被否定批判。而不该继承的却又在死灰复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反映在教育上,提倡教育必须为政治服务,只要是不符合政治目的的就是不道德的。要求人们无条件地接受被灌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而不能或不知做别种选择,这实际上是口头上否定了传统的“忠、孝、服从、温顺”,而实际行动上又沿袭了这种传统的行为方式。这种批判只是换汤不换药,没有真正从行动上解放人们的思想。在这种社会状况下的德育工作,只是空洞的标语口号,德育教育缺乏系统的理论和科学性、针对性,采用封闭式的教学方法,使人们成为变相的传声筒、留声机。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多变性,使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人们不再相信单一的说教,甚至反感空洞的、形式化的说教,如果我们再用过去的方式和内容,势必无法适应当前的时代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人们的视野开阔了,思想拓宽了,信息渠道多了,人们因以前只接受单一形式的教育,对接踵而来的新事物缺乏理解,因而自身也就缺乏免疫力。另外,封闭的时间太长,人们因精神上的贫困而产生一种饥饿感。所以本应加以抵制的各种思潮,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等等,也随着改革的大潮而被裹挟进来。再加之社会在改革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漏洞,遂使一些人钻了空子。致使社会出现了“劳不如贪、贪不如赌、赌不如偷、偷不如抢”的消极意识。使一部分人的道德素质和水平下降,社会道德滑坡。 自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思想工作也要寻求新的方法,以便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学生的思想道德观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生活的大环境,因而德育教育不是孤立的学校教育,德育如果抛开社会现实只抓学校教育,很难达到理想的目标。学校常常感叹“学生在校进一步,回到家里退二步,到了社会退三步。”对此,教育部门也频频呼吁全社会能给予配合。我们培养学生不能离开他们生存的社会大环境,把他们放进真空中进行“无菌培养”,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所以净化社会环境是积极开展学校德育的首要条件。 儿童生来是一无所知的,他们的心灵犹如一块“白布”可以随意点染。他们的发展速度以及发展的方向将取决于家长、教师和社会对他们施加的影响。而我国多年来的教育方式一直是抽象的说教较多,例如有位老师在给小学生讲爱国主义时说:“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国家,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有丰富的矿藏。”有位同学不解地问老师:“如果我们的国家小,矿藏少,那我们的国家是不是就不值得热爱了?日本地方小,矿藏少,他们的人民不也热爱自己的国家吗?”可见这种空洞的说教苍白无力,不具有真正的说服力。 虽然我国一直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但德育课始终没有独立内容和体系,把政治观念当作德育的全部内容,不分年龄、层次,一刀切地灌输给学生,使德育教育缺乏特点,显得空泛而无针对性,更谈不上科学性。 另外,中国的学校教育特别注重观念的灌输,而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学生即使有了思想意识形态的抗恶性,并不等于在现实生活中就有辨析是非的能力,这种教育只能是事倍功半,我们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而不是教学生只会“纸上谈兵”。把道德准则当做生活中的“红绿灯”而不去辨析、升华。 由此可见,我们不是缺乏德育热情和德育过程,而是缺乏合适的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缺乏操做这种方法的技巧,缺乏德育工作的切实内容和完整体系。 二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德育如果不进行必要的改革,那么德育就会变得毫无价值。德育改革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为保证德育教育真正达到灵魂高尚的目的,我认为应做好下列工作。 1.政府和社会应充分重视和支持 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精神文明也更加需要。现在学校在升学率的重压下,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智育放在首位。认为德育只是“软”件,而升学率才是教育效果的真正体现。社会由于以经济建设为主,摆脱经济困境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急需解决的社会公德问题,这就成了“德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我们试想一下,一个灵魂匮乏而不健全的人,即便学习再好或能力再强,又有什么用呢?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思想上重视德育工作,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要在教育上加大投资,用力抓德育工作。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采取一定的措施,系统地、广泛地、深入地开展德育工作。而不要把这种工作流于形式,当作政治任务去整人,真正让人民知道这是关系到祖国前途、社会安稳的大事。 2.提高教育者自身品德修养,树立榜样作用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是时代赋予各级领导和教育者的艰巨任务,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这种重视不是把任务布置下去,把政策传达下去就算了事,如果这样,德育工作势必无法深入。无论是领导者还是教育者都不能坐等别人教育,德育教育者和领导者既是教育者示范者,又是群众的榜样。他们的言行对群众具有深刻的影响。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荀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这对我们今天来说仍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