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认为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当代爱国主义的主题,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仅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从发展的观点看,社会主义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 [关键词]爱国主义 社会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爱国主义从来就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爱国主义表现出不同的主题和具体内容。一般而言,爱国主义主题与时代主题吻合。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时代的主题,也是当代爱国主义的主题。 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前提就是坚持社会主义。这个前提不是人们主观想象的产物,也不是从书本上演绎出来的,而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结果。因此,从历史发展过程看,当代爱国主义首先与社会主义相联系,这是当代爱国主义现实的与逻辑的出发点。 首先,中国于历史上并没有走通资本主义道路。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到了空前的屈辱和灾难。为了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野蛮掠夺,反对封建主义的腐败统治,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有着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彪炳史册的仁人志士。对此,毛泽东同志曾有过精辟的描述:“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1〕把寻求国家和民族的出路,与向西方学习密切结合起来,是近代先进中国人从思想到实践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洪秀全为了建立一个绝对平等的地上“天国”,从西方搬来了基督教的思想,结果是“天国”的土崩瓦解,烟消云散。康有为为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国家制度。从西方借来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结果还是昙花一现。孙中山学来了“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但到头来民主和共和只剩下一块空招牌。可以这样说,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殚精竭虑,上下求索,从物质层面到思想层面,无不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并都以为找到了解决中国社会危机的灵丹妙药。可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不管哪一种努力和尝试,均以失败而告终。这种愿望与现实的强烈悖反,客观上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的那一套,不可能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其次,中国人民从接受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只经历了一个不算太长的过程。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到了五四时期,先进中国人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与失败之后,先后放弃了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幻想,转而追随社会主义。被誉为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李大钊,当时就形象地说:“今社会主义既立在人类历史的必然行程上,有具有绝大势力的历史为其支撑者;那么社会主义之来临,乃如夜之继日,地球环绕太阳的事实一样确切了。”〔2〕而陈独秀在分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的事实后,也这样说:“我以为即在最近的将来,不但封建主义要让位共和,就是共和也要让位社会主义。”〔3〕先进中国人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头,聆听到了历史前进的脚步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把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任务与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有机地统一起来,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使五四以来人们梦寐以求的社会主义理想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这说明社会主义是近现代爱国主义思想与实践的深化与升华,是一切真诚爱国主义者的必然归宿。因此,社会主义应是当代爱国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为当代爱国主义主题思想的确立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制度保证,从而使当代爱国主义主题思想具有持续的稳定性。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真正成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这是历史的重大转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提供了保障。以生产力的发展为例,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极端落后,从清末洋务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诺大的中国仅仅积累了100多亿元的固定资产,除了原始的采矿业、纺织业和敲敲打打、修修补补的手工业作坊以外,现代工业几乎一片空白。我国正是在这个“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拉开社会主义建设的序幕的。从1953年开始,我国在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一方面全面展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另一方面集中力量进行以“一五”计划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过5年的努力奋斗,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了。仅工业生产一项,这一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83.9亿元,超过原定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3%,平均每年增长18%。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同世界其他国家工业起飞时期的增长速度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这初步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