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08)03-0078-04 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内在品性。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与教师职业伦理的要求密不可分,从本质上讲,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教师职业伦理的外在要求在教师个体身上的内化和个性化,是教师通过自我努力将教师职业伦理关系中所蕴涵的“为教之理”和“为师之道”内化为“为师之德”的结果。 在社会生活中,无论我们为自己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职业,我们都会在客观上为自己建构起一个全新的职业伦理关系。这一职业伦理关系,不仅赋予了我们以新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而且还赋予了我们以新的“人伦之理”的要求。如果我们想要扮演好自己的这一身份和角色的话,那么我们就必须顺应这一新的“人伦之理”的要求,认真地去领悟在这新的伦理关系中所蕴涵的“为人之道”,通过“得道化德”的方式培育自己相应的内在品性。在教育的职业伦理关系中蕴涵着教师的最基本的“为教之理”、“为师之道”的要求,人民教师只有将这些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内在品性,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德性。 一、教师个体的自我意识在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形成中的作用 一般说来,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与两个因素息息相关。一方面是受外在的社会道德教化的影响。一个社会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教师的自我努力。一个教师在培养自身的职业道德品质的过程中,并不是完全被动的,相反,教师自身对职业的态度以及教师自我在从业的过程中所作出的自我努力,才是一个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育与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而这两个方面要现实地发挥作用,都离不开教师在个体自我意识层面所表现出来的主动精神。 教师在自我意识中的这种主动精神,在其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职业的选择中,自己既然作了一名教师,那么其自我意识就应去认识和体验自己所担当的“教师”这一特殊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身份,进而产生“我要做一个怎样的教师”的自我欲求。这种欲求就是自我意识对自我的一种角色期待,在这种角色期待之中,对自我进行“理想的我”的设计,而“理想的我”一经形成,就会产生出为了实现“理想的我”的人生动力,并最终依靠这种精神动力成就自我。自我意识的这一作用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需要指出的是,个体对自我“理想的我”的设计和期望并不是凭空自来的,而是依据了一定的标准和参照系的。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生活在一定的价值认知体系中,并在这样一个价值认知体系中来寻找自我的定位,人们正是以之为客观标准来进行自我设计而最终形成对自己“理想的我”的期待。而“理想的我”一旦形成,自我意识就会自觉地对“我”进行分解,形成“主体的我”、“理想的我”和“客体的我”。“主体的我”就是拥有自我意识活动的“我”;“理想的我”就是自我意识设定的自认为最有存在价值和意义的、处于“应然”状态下的“我”;“客体的我”就是在现实状况中处于“实然”状态下的“我”,所以,通常我们也将“客体的我”称为“现实的我”。很显然,在“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之间是有距离的,这使得个体在自我意识的层面产生了自我改造、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意愿[1],正是在这一意愿的驱使下,“主体的我”开始有了“化德”、“成德”的自我努力,他以“理想的我”作为自己的人格标准,不断地致力于对“现实的我”的改造和完善,不断地促使“现实的我”向“理想的我”靠拢,并最终在这种不懈的努力中成就了自我。所以,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从根本上来讲,取决于两个方面。 首先是教师自身对“理想的我”的设定和期望。这一设定和期望代表着一个教师对自我“理想人格”的追求。一般说来,“理想人格”的自我期望值越高,自我对现实人格的改造也就越深刻,那么他最终成就的人格境界也就越高;“理想人格”的自我期望值越低,自我对现实人格的改造也就越肤浅,那么他最终成就的人格境界也就越低。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如果你期望高尚,那么你就可能成就高尚;如果你要自甘平庸,那么你就只能平庸”。所以,能不能培养自己作教师的良好职业道德品质,其前提取决于一个人自己期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有了自我欲求,才会有人生动力;有了人生动力,才能成就人生。其次是教师在对“现实的我”进行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过程中所付出的实际努力程度。有了对“理想的我”的自我期望,还必须付出实际的行动和努力,否则“理想的我”不过是“空想的我”而已。孔子就说:“力行近乎仁。”(《礼记·中庸》)在自我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中是切忌“空谈”的,一定要身体力行,方能见实效。 事实上,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对自己“理想的我”的设定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拥有了“理想的我”的目标和追求,我们才会努力地致力于对“现实的我”的改造而去成就自我的完善,实现由“实然”状态向“应然”境界的自我超越。在对“理想的我”的这种追求中,我们会逐渐地为自己的人生培养出一种精神的“内求力”,我们一旦有了这种精神力的支撑,就会拥有人生发展的最为强大的内在动力,使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去发掘自己的各种潜能而成就一番事业。这种“内求力”在内是一种精神力,而一旦外化出来就直接地表现为一个人的上进心和事业心。依靠这种“内求力”,不仅能够培养自己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获得事业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