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487(2007)06-0087-03 所谓“接受”,就心理学而言,是指受教育者主动寻找外来信息,接受外来信息,并按一定的心理结构进行内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不可能完全被接受,或多或少会出现信息衰减或失真,受教育者总会遇到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这样就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难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从接受心理出发,把握接受心理规律,积极探讨消除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一、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过程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1] (P239)。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是把社会的思想要求内化为接受主体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也是外部社会思想应然转化为接受主体自身内部思想实然的过程,也是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志诸方面的心理活动过程,只有研究人的思想接受活动中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特征与心理过程,才能理解人的认识活动,正确理解人的思想接受活动规律。 (一)认识接受心理过程。 人的认识心理的过程,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能动反映的过程,就其表现形式来说,主要包括注意、感知、思维和记忆。其中,注意是人的认识心理过程的发端,它决定着人的感知、思维、记忆的方向,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反映的第一推动力;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它是人脑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刺激的直接的、初级的反映,是思想和记忆的重要基础;思维是人脑对感知觉材料的深度开发和加工,是人的认识能力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记忆是人脑对已有认识的储存和提取。 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中说:“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可见教育成败、效果优劣的关键是对受者已知状态的把握和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提供的任何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都要首先经过受体的已知的过滤、检验,才能起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受者的已知与新知的视界溶合过程。人的已知包括知识、经验,直接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也因为受者的知识、经验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受教反应,对思想政治教育者传递的信息产生不同的欢迎度。 (二)情感接受心理过程。 人的情感心理过程,在普通心理学中细分为情绪、情感和情操。人的情绪、情感对人的思想接受活动具有多种功能:一是思想接受的准备功能。情感多在接受的前沿存在,成为接受的诱因,情感影响接受期待心理,产生接受的准备作用。二是思想接受中的中介功能。情感作用表现为受与教之间的中介作用,也表现为受体自身的认知与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三是思想接受中的强化功能。人的内在需要是其思想接受的内驱力,情绪体验可以激活或者抑制思想接受的内驱力,使之强化或弱化。四是思想接受中的感染功能。受者在思想接受活动中的情绪反应往往对周围人的接受心理产生影响,而受者也往往从周围人及教者的情绪反应中作出自己的接受评价。五是思想接受中的创造功能。情感可以使智力振奋、昂扬,甚至可以演变为智力爆炸。总之,思想教育需要教与受的心理共鸣效应。 (三)意志接受心理过程。 意志是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抵制诱惑和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它从人的行为中得到表现,受到人的思维、情感的支持并受社会文化的制约,受到个体人格特征的影响。意志具有三个主要的特征:第一,它是以目的为导向的心理过程,没有目的也就没有意志,目的是意志心理的开端,是组织行为的依据;第二,它与抵制诱惑和克服困难过程联系,即它也是一个抵制诱惑和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第三,它是自觉地组织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即它的行为都是意识在目的的引导下组织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行为。 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障碍 接受心理障碍是指在思想接受的知、情、意、行等诸因素中出现的不利的心理因素,从而产生对思想接受的偏差或阻碍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过程中主要有认知接受障碍、情感接受障碍和意志接受障碍这三种接受心理障碍: (一)认知接受障碍。 认知接受障碍主要表现为教育者传播的教育信息与受教育者已有的观点相距太远,甚至对立,因而受教育者排斥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1.对接受教育的意义认知不清形成的障碍。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有些受教育者首先考虑的不是国家、社会的需要,而是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他们常问“有什么用”?认为“有用”就接受,“无用”或“价值不大”就拒绝接受。但是,他们往往从思维定势与行为习惯出发,受世俗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影响,做出一种不正确的选择与判断,以致于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意义缺乏认知或认知错误,这样不仅不会产生接受的动力和兴趣,反而造成心理障碍。 2.已有的经验认知背景形成的障碍。思想接受的最大障碍不是未知,而是已知,人往往把已知当成一成不变的绝对真理,形成知识迷信与认知定势,表现为思想接受中的指向性、排它性,构成新思想接受中的干扰与困难。接受者的认知定势也会影响他们对教育信息的接受程度。当教育信息符合接受者的认知定势时,认知定势就会产生积极正向的作用;当教育信息不符合教育者的认知定势时,就可能排斥教育信息或者部分接受教育信息。 3.认知结构形成的障碍。受教育者接触到与自己认知结构不一致的教育信息时,在心理上有以下三种反应:一是拒绝接受教育信息;二是把教育信息曲解为与自己相符合的观点;三是改变认知结构,接受教育信息。接受主体不能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是因为不能激活认知结构中与问题解决相关的知识;或者是受教育者接受了相关知识,却不能有效地应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