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1P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606(2007)03—0058—05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以认清网络本质和影响为前提,利用网络促使网民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虚拟实践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既是网络社会发展和网民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也为网络社会发展和网民发展提供了条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内涵发展和外延发展、渐进发展与飞跃发展、层次发展与协调发展的统一,它既包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初级阶段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级阶段的转变,又包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超越与深化。所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就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内容、功能等方面适应网络社会和网民发展的需要,并促进网络社会和网民发展的改革、转变。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发展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主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参与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选择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1.自主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独立地、自主地依据网络社会的道德原则和教育原则,根据网络道德主体的道德需要,以促进学生网民的德性素质和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充分体现学生网民的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能够为社会履行道德责任的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它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第一,自主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独立的自主的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它基于网络道德和网络教育的基本原则,基于网络教育的基本规律,要求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地位和身份完全独立、自主的情况下组织和实施,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独立和自主作用,促进网络道德主体德性素质的养成。自主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弘扬的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主要包括三重内容:一是学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自主性,即学校是在充分体现网络教育本质和网络教育意义的情况下,组织和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它要求学校所组织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充分体现网络教育的意义和宗旨,体现网络教育的本质和职能,完全符合网络教育规律和网络道德素质养成规律。二是教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自主性,即教师作为学校网络教育活动的主体,在其所参与的所有网络教育活动中(不仅仅限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充分张扬教师职业应有的理性、纯洁和高尚的特征,显现教师工作的职责和意义,积极参与和组织体现网络教育规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促进学生的网络德性素质养成竭尽教师角色的职责。三是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自主性,即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自主地进行网络道德选择和学习,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确定网络道德学习的内容和计划,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来确定网络道德学习的方向和程度。学生在网络道德学习中,虽然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本质上还主要是学生自主地进行网络道德选择,并准备自主地承担自己的网络道德责任。而且越是高年级学生,网络道德选择和网络道德责任的意识应该越强。 第二,自主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内需的生成的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学生网络德性素质培养为目的的网络教育活动。 2.参与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指学生网民在学校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自愿、自觉、自主地参加各种具体的、具有道德意义的网络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社会主义网络道德风尚,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网络道德信念和道德意识。学生网民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在现有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经过自我的理性思考,从自身出发做出网络道德评判和网络道德选择,从而自主地调节自己的网络道德行为,在网络实践中完善自身的网络道德情感,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和网络道德意识,为自己的成长打下坚实的网络道德品质基础。 这主要是虚拟社区网民参与讨论与互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即教育主体充分利用互联网即时交互的特性,通过在线论坛、在线聊天或BBS等即时交流方式,进行思想沟通、交流和教育。这种方式与现实生活中的电话在线咨询或辅导有相似之处,但网络交流面向的对象更宽泛,并且能够实现一对一和一对多的同时交流。 参与式互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实现过程,就是主体和受体之间在思想交流、沟通的基础上经历教育与被教育、说服和被说服的引导过程。这种过程既有信息的提供,也有思想的沟通,同时也会存在观念的斗争和辩论。这种模式的实质是教育主体和受体之间一对一的思想认识的碰撞。 3.选择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指教育者指导受教育者开展网上信息加工工作,提高受教育者的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引导受教育者选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提高网络道德认识,坚定网络道德信念,优化网络道德行为。 对受教育者进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尽快进入网络领域,努力拓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输渠道。学校的信息素养教育要在党委领导下,以学工处(政治教育处)、团委为协调单位,以院系(或年级)为组织单位,以图书馆为技术依托单位,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强化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首先,为了提高大学生网络应用素质和上网效率,学校应将网络培训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通过组织系统的网络知识讲座和选修课,普及网络知识,将网络应用渗透到有关课程中。网络引导课应着眼于提高学生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分辨信息、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懂得在网络这个知识宝库中到底能够做些什么,怎样挖掘网络知识宝藏,如何把网络信息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使之能够对网络信息进行辩证思考、批判吸收、合理利用。其次,通过疏导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伦理教育,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自律意识和正确的网络观,使之能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文明上网;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