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被调查对象涵盖人文社科、理工科、外语、艺术等方面专业,学历层次包括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其中女性占52.5%,男性占47.5%。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初步调查表明,在大学生中信仰宗教者已经存在,且发展趋势不容忽视。笔者在对问卷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有如下特点。 1.当代部分大学生对宗教感兴趣,且人数呈增长趋势 当代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极为广阔,对宗教怀有一定的兴趣。据统计,对宗教有兴趣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65.5%。其中对佛教感兴趣的占对宗教感兴趣人数的42.1%,对基督教感兴趣的占对宗教感兴趣人数的28.5%,两者合计达69.7%。认为宗教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文化现象的占总调查人数的75.5%。但有些大学生对宗教认识程度不深,认为宗教包含着真理的占总调查人数的53%。认为宗教与科学精神不违背的53%,这无疑是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从这里可以发现,在宗教现代化的背景下,求知欲旺盛的大学生从各方面受到宗教文化冲击,因此对宗教具有一定兴趣。本次问卷曾先后间隔两年进行两次,从对比的数据来看,两年中大学生信仰宗教的比例上升了3.4%,虽幅度不大,但毕竟是呈上升趋势,值得我们注意。 2.当代大学生对宗教认识模糊,有部分大学生对宗教的社会作用较认同 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模糊,缺乏明确的认识,看不清宗教的本质,被某些宗教的表面形式所蒙蔽。部分大学生较认同宗教的社会作用。认为信仰宗教是利大于弊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6%;认为信仰宗教是无弊无利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7%;而认为信仰宗教弊大于利的仅占总调查人数的12.5%。只有5%的人对宗教习俗及节日了解一些,只有12.5%的人读过或听过一些宗教故事,至于对宗教教义和教规的理解,几乎很少有人说清。在进行宗教信仰动机这一项调查中,认为宗教给人以希望,使人有精神寄托的占总调查学生数的74%;认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而持不赞成态度的占总调查学生数的65.5%。在校大学生对信教人的态度,对这个选项所设计的四个答案的选项中,赞同占7.3%;表示理解占69.1%;无法理解占10.1%;反对占3.3%。从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宗教知识较为缺乏,宗教信仰模糊,部分大学生肯定了宗教的社会功能,认为信仰宗教能够使人有所寄托,具有治疗心理创伤的功效。同时这些大学生对宗教持宽容支持态度,他们很可能成为潜在的宗教信仰的人群。 二、当代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 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引起人们的信仰危机,很多大学生存在信仰真空,给宗教信仰以可乘之机。从国际环境看,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各种政治势力重新分化组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马克思主义理论受到冲击。西方敌对势力加强对我国“西化”“分化”战略,加大了思想文化的渗透力度,而大学生正是他们争夺的重要对象。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以及小生产习惯势力还有广泛的影响;封建文化、殖民地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将长期存在。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重大的转型时期,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成多样化,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日益复杂,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呈现出错综复杂、多元交织的状态。在高校,由于高等教育改革,大学生不再包分配,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些复杂的社会因素和思想文化的影响下,使得思想活跃、敏感的大学生深感迷惘,一部分人产生严重的信仰危机,转而祈求万能的神拯救世界,保佑自己。 2.学校原因 从学校教育工作看,近年来,各高校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改进“两课”教学,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确存在着针对性不强,主要表现在重灌输,教育内容、方法简单化,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需要,缺乏亲和感,对社会上各种唯心主义的错误思潮缺乏有力的批判,不能很好地发挥引导学生建立牢固信仰的作用。这样,一些封建迷信、伪科学、邪教就钻了空子。 3.家庭原因 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大学生表示信教受家庭影响,有些大学生本身是少数民族,整个民族都信教,他也就信了;家庭祖辈或父母笃信某种宗教,大学生从小受其熏陶、感染,自然而然地信了教。另外,一些家长不同程度地参与经济活动,由于市场行情千变万化以及我国市场机制不完善,使“做生意”的风险很大,市场竞争的风险使我们祈求神灵赐予好运。学生长期在家长的这种言行的熏陶下,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宗教意识。 4.缺乏宗教方面的知识,对宗教认识存在片面性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大意宗教知识匮乏,被宗教的一些表面现象所吸引。特别是追求至善的宗教道德,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宗教大多教人弃恶从善,提倡“诚实”、“善良”、“尊重他人”、“互助互爱”、“不偷盗、不淫邪、不贪财、不妄语”等等思想。这些诫律在抑制罪恶势力、稳定社会秩序、净化社会空气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积极意义。相当部分大学生认为,这些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并不矛盾,它的约束力量甚至超过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作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尤需这些宗教道德的教化。有的同学未能全面认识宗教的本质,特别是面对当前社会道德水平有所下降的状况,把希望寄托在宗教的救世作用上,误认为社会上的人包括自己在内都应以宗教信念来约束自己的道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