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长期以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比较多的是“社会或者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政治、道德观点,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活动”。应该说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这种认识是比较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的,但是当高等教育走进社会中心以后,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网络化、终身化和大众化的发展趋势,这样的认识是否存在商榷之处? 传统的高校处于经济社会的边缘,思想政治教育还能够通过塑造优美、高雅的校园环境,使其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和“净土”。高等教育走进社会中心以后,知识传播、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三大职能和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社会同样对高等教育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和期望。学校和社会的“柏林墙”正在逐渐被拆除,不同思想、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正在激烈进行。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成为“世外桃源”?如果不能,能够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吗?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利用高校和社会进一步融合的趋势,因势利导、化不利为有利,从而走出困境,再造辉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指出:精英高等教育阶段,接受大学教育被看成是发展学生个体心智、能力的最高和最后的阶段,学生一旦完成学业,便成为某一领域的高级人才;而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大多数高校人才培养活动的角色,更多地是作为“联系的中介”,被视为“终身教育的理想汇合点”,大学毕业生不再是“成品”,而是具有更大发展机会与潜力的“准成品”。可以预见的是,这种“准成品”必然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必然是多样化、多规格的。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应该适应这种多样化的趋势,如何适应这种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为培养精英人才服务还是应该为培养更多的人才服务?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是知识、权力与话语的中心,控制着教育过程、教育内容以及师生关系等各个方面,控制着教学设计、提出教学目标、控制教学环节等各个环节,控制着规范的产生、教育和理解等全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思想道德的规范与内化、教与学的相互交流等往往受到预设的限制,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被片面理解为单一的认知关系,教学目标被消解为单一的认知目标,知识的掌握与认知能力的发展几乎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目的,教学过程也演变成为单一的灌输过程。这种单向的思维和教育方法存在几个疑点和问题:(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目标是否仅仅是大学生成为思想、政治、道德知识的载体?(2)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仅仅是未知者吗?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总是知者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道仅仅是教师表演的舞台?(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规范灌输和个体成长中得到均衡?回答这些问题,显然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创新。 二 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一场科技、知识价值的革命,不仅改变着经济性质和生产要素,也使大学从经济社会边缘走进经济社会中心。21世纪的头二十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样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要想把握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的方向,当务之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必须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是建立在对走进社会中心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判断,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反思,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的客观分析基础之上的理性思维创新。笔者认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必须坚持开放理念、主导理念和交往理念。 开放理念:伴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网络信息的传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时不受世界高等教育、跨国大众传媒等构成的全球范围文化交流的影响,无时不在高雅和粗俗、古代和现代、东方和西方互相交汇、碰撞、渗透的多元文化冲突中变革创新。大学的知识产生、传递、运用和再造从未像现在这样与国家的发展目标,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交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开放理念。树立开放理念,从对外开放(高校对社会、世界的开放性)、对内开放(高校内部育人的整体性)两个方面来认识。 树立开放理念,必须提高对社会、世界开放性的认识。面对新的发展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然不能,也不可能使学生的思想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必须突破高校和社会的隔离。牢牢地把握这个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勇敢的迎接社会和世界上各种思潮和文化,以非凡的毅力抵抗不良思潮和文化的侵蚀,以超人的能力辩证吸收借鉴其中的先进成果。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判断、选择、适应能力,才能更好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树立开放理念,必须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整体育人理念。即使在高校内部,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树立开放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成长的每个环节,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成长的每个时段,形成“经常化、系统化”的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成长的每个方面,努力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主导理念:高等教育的网络化、终身化和大众化促使学生多样化个性的展现,开放的社会显示了多样的社会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视和尊重多样性。郑永廷教授指出:任何多样化发展,都不是无限度的,都要受一定取向和规范的制约。背离一定取向和突破一定规范的多样化,是一种自发性、封闭性的多样化。它不仅破坏社会整体的有序性和共同基础,而且必然引发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冲突。因此对多样性不能任其泛滥,更不能以多样化否定统一性,必须树立主导理念。现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如同天平的两极,偏重某一方面必然导致偏颇从而失去平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种主导性和多样性如何协调统一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