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问题是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任何一种教育活动,都必须通过一定的课程形式把教育内容传达到受教育者中去,没有课程教育就没有了用以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价值的媒介。德育课程作为德育内容的整合方式及传播的渠道,在德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建国以来,由于受近代以来形成的传统学科课程观念的影响,我国在德育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着德育课程观念专门化(即设立专门德育课程,进行直接学科德育课程建设)、德育课程教学方式智育化(即把德育过程等同于智育过程,用智育的方式进行德育)和德育课程实施方式单向化(即指在德育实施过程中过分重视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的权威性和绝对性,而忽视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可接受性,使实施过程具有强烈的灌输性和强制性特点)等倾向。这些特点和倾向既形成了我国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特点和优势,但同时也导致了诸多问题: 德育主渠道建设与其他渠道建设问题。我国学校德育课程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视德育主渠道建设,把它作为德育的中心或核心环节,这是适宜的,但是在德育课程建设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把加强学校德育理解为加强“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建设,把加强“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建设又理解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建设思路;出现了学生思想政治方面存在问题,总是习惯于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寻找原因的思维,这就使德育课程建设观念狭窄化,偏离了德育课程建设主渠道与其他渠道建设的辩证关系。 学校德育课程的稳定性和变化性的问题。我国学校德育课程建设既存在着稳定性不够的问题,也存在着变化性不强的问题,从稳定性角度来看,我国学校德育课程从建国开始设立学校直接学科德育课程以来,不管是课程名称还是教学内容,基本上是每五年就有一个小的变化,十年就有一个大的变化,并且前后课程之间的联系性和贯通性较差。从学校德育课程的变化性来看,学校德育课程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不断地调整课程观念和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学校德育课程教学。但是从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德育课程教育内容始终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内容过于陈旧,相对封闭,没有很好地吸纳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新的理论和观点,更好地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中心进行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学校德育课程的结构和层次问题。从学校德育课程的结构来看,长期以来,我们较突出德育课程的政治性功能,强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而对学生品德教育较为忽视,因此,在课程结构方面,在改革开放以前,只存在着单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只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开设一些思想品德课程,从思想品德层面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呈现出一定的结构特点。但是,在学校德育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也存在着“四重四轻”的现象:一是比较重视思想政治方面内容,而相对忽视道德教育内容;二是比较重视政治意识形态教育,而较为忽视现实政府政治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三是比较重视学生对系统思想道德观念的学习和掌握,而比较忽视学生参与政治实践和实现政治社会化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四是比较重视从直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进行直接学科课程设计,而比较忽视以间接的课程设计方式进行间接的学科课程的设计,从广阔的素质教育背景下进行德育课程设计等。这些都影响了学校德育课程内部的结构关系。从学校德育课程的层次来看,建国以来,我国学校德育课程主要采取垂直组织形式进行,即将各种课程要素按纵向发展序列组织起来,讲究课程组织的连续性和顺序性,所谓连续性就是将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在不同学习阶段予以重复。而顺序性即指将选出的课程要素根据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的身心发展特点,由浅至深、由简至繁地组织起来。这样,使整个课程设计呈现出螺旋式增长的组织结构特点。这种课程组织结构方式对于学生掌握较科学系统的理论知识是有益的,但也存在着课程组织结构方式的单一性带来的课程内容的重复和层次不够明显的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对我国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形成了较大的阻碍,影响和制约了德育课程建设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要改变德育课程建设的现状,摆脱德育课程建设的诸多困境,最根本的问题是改变德育课程观念,树立一种大德育课程观念。所谓大德育课程观念就是把学校的所有教育因素、教育成份、教育渠道、教育影响等均看成是课程内容,把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等过程都看成是课程建设环节的一种大的课程观念,以区别于把课程仅仅看成是一门具体的学科科目或学科科目总和的仅仅包含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的课程观念。这种大德育课程观念在本质上表现为一种思想道德方面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综合经验。思想道德方面直接经验即指学生在学校教育环境中通过实践活动所获得的思想道德方面的经验。而思想道德方面间接经验是指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思想道德方面来的成果,具体来说,是指学校通过专业或学科的方式传承的人类社会所积累的一切先进文化成果。这些经验构成一个整体,形成学生在学校期间获得的思想道德方面经验的总和。从学校教育层面来看,大德育课程的课程设置指的是学校作为一个整体提供给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经验的总和,是学校为实现德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以各种方式,使学生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经验的教育内容和因素的总和。这种大课程观念较好地处理了德育课程主渠道与其他渠道、稳定性与变化性、结构和层次等问题,使学生的成长随时处于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的德育活动中,使学生的德育活动处于一种“随时随地”和“全天候”的状态,是一种真正的德育和育德性课程。大德育课程观念的形成,必将更新我国学校德育课程观念,有力地推动我国学校德育课程的规范、科学化建设,使之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发挥更有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