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人民论坛》以关注度、活跃度和影响力为主要指标的“影响我国的十大社会思潮”监测、调查和评选中,历史虚无主义连续当选十大社会思潮,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广泛渗透已产生严重的危害。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成为当前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一场严肃的、持久的政治斗争。要做到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历史虚无主义釜底抽薪式地批判,进而从根本上消除历史虚无主义的消极影响,就必须坚持社会合力批判的基本理念和实践路向,从理论和现实层面构建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协同机制。 一、透过虚假外衣解蔽历史虚无主义的意识形态陷阱 “每一种社会形式和思想形式,都有它的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①历史虚无主义通过浮华虚幻的表现形式和冠冕堂皇的花言巧语,为自己披上公正合法的虚假外衣,其隐蔽性、迷惑性和煽动性明显。批判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要透过纷繁芜杂的理论表象,揭开历史虚无主义的意识形态陷阱,戳穿其政治本质和欺骗伎俩。 历史虚无主义借“解放思想”“范式转换”“历史揭秘”“追问真相”等由头,打着学术研究、价值中立、标新立异的幌子,任意歪曲历史、颠覆传统、解构英雄,消解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心理积淀,瓦解中国人民同心同德的思想根基、冲击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一股政治思潮。习近平同志站在事关党的领导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历史虚无主义出场的根本的价值倾向。他指出:“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② 与此同时,历史虚无主义是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在意识形态领域“西化”“分化”“妖魔化”中国的一种重要工具和舆论武器。在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前车之鉴”中,意识形态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灭人国、夺人志的“价值”不可忽视。当前,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日益频繁、日趋激烈,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国际话语传播体系的强势地位,不断变换形式和手法加紧对我国发动意识形态攻势,试图破坏政治认同、颠覆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曾指出:“整个帝国主义西方世界企图使社会主义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③在西方将意识形态斗争的矛头指向中国的同时,国内的某些特定利益阶层和幕后推手借助国际资本明里暗里的支持,充当起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员和鼓吹手,不择手段在历史领域消解共产党的政治合法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成为历史虚无主义泛滥横行的助推器。 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争论,绝非学术层面上的争鸣,而是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体现,是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斗争的组成部分。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以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丧失为标志的。因此,我们必须把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错误的政治思潮予以高度重视和警惕,揭露其理论外衣下隐藏的明确的政治取向,划清与历史虚无主义的界限。 二、遵循唯物史观批驳历史虚无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使“历史破天荒第一次被置于它的真正基础上”④。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在于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对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认识。历史虚无主义就其社会历史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来说,不过是唯心史观的表现形式而已。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遵循唯物史观立体地戳穿历史虚无主义荒谬的历史观、错误的方法论,用建设性的理论批判斩断历史虚无主义滋生蔓延的思想根源。 首先,坚守历史真实,以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历史总趋势为标准评价历史,反对唯心主义假设论、选择论、抽象人性论。历史是基于“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而建构起来的、主观与客观辩证统一的过程的集合体。“已经客观地存在着的历史,除了不断地加深对于它的认识、理解之外,是谁也改变不了的。”⑤历史事实是历史分析和研究最基本的出发点,“在自然界和历史的每一科学领域中,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⑥。历史虚无主义在历史认识和评价中,往往从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出发,随心所欲地对历史进行主观臆断、涂抹否定。 为了有效地应对和消除历史虚无主义,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尊重历史的客观性,实事求是展现历史原貌,真正做到“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自觉摒弃篡改历史、重塑历史、否定历史、污蔑历史等丑相。历史虚无主义意图瓦解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社会革命建构起来的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意义逻辑。按照历史虚无主义的叙述和解释,不仅已有定论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要推倒重写,而且正义与邪恶、进步与反动的观念等都要被颠倒。对此,我们必须用雄辩的事实对其展开全面而深刻的批判。习近平同志关于批判在侵华战争问题上大搞历史虚无主义的论述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他强调:“事实就是事实,公理就是公理。在事实和公理面前,一切信口雌黄、指鹿为马的言行都是徒劳的。”⑦其二,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历史总趋势。历史虚无主义无视历史发展客观规律性,用抽象的人性论取代阶级论,大肆宣扬“革命破坏论”“告别革命论”,同时,用“现代化范式”代替“革命范式”,以烘托和支撑对于革命的遮蔽和否定。历史虚无主义片面夸大历史选择性,把历史运动看做是受偶然性支配的事件堆积,结果势必陷入唯心史观的泥淖。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和历史哲学原则为指导,立足“历史规律”这一制高点,才能作出正确的历史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