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强调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在党的重要文件中,第一次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高度。 一、民族信仰与民族凝聚力的内涵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自己的信仰。中华民族的民族信仰是指对中华民族的信赖和信奉。在这一信仰中,中华民族既是信仰的主体,也是信仰的客体,即信仰的对象。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开化较早和历史悠久的民族,它按照从“部落一民族”这一古老民族的演进方式,不断建构着其作为人类生活共同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即“民之为族”的社会本性,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族为主体、为族缘的多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与其生存与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的结合,以及与其他民族各种形式的交往(包括对抗与冲突),不断孕育着本民族对其生存与发展的理解、选择、情感、向往等丰富的主体性倾向,不断凸现出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合理性、永恒性对民族安身立命所具有的最高目标和最高价值,形成了追求这一最高目标和最高价值的共同意识,即中华民族信仰。 民族信仰是民族精神世界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质,并不断融合时代特征的精神力量,它引导、规范和推动着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民族凝聚力是一种以民族信仰为内核,在民族发展、社会秩序和思想文化方面特定的、集合的、稳定的精神力量,是民族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民族凝聚力是民族信仰所内涵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的高度统一。从理性的层面来看,民族凝聚力是对民族一种永恒的认同和不变的归属。它在总体上反映和体现了民族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即“民族”或“民族的”构成了民族共同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由此凸现出民族共同的、主要的思维方式,以及相应的价值尺度和行为尺度。从情感的层面来看,民族凝聚力是对民族一种真挚的热爱和深情的寄托。它集中表现出民族作为理想人格和情感依托对民族个体心理以及情感的超越与升华,成为凝结民族感情,激发民族自信,推动民族成员追求其民族整体生存与发展的能动力量。从意志的层面来看,民族凝聚力是对民族一种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忠诚。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法则,决定了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它在客观上赋予了民族以及民族个体所具有的一种生存与发展的意念,并在民族心理的层面,塑造和铸就了民族应有的意志品质,确立了民族个体对民族共同体生存与发展的目标和价值所具有的选择态度和行为方式,表现出民族的自尊与自强。从行为的层面来看,民族凝聚力是对民族一种实际的投入和具体的作为。任何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都是民族自为与自立的过程,它需要整合每一个成员的实际力量,即人的体力和智力,通过每一个个体的具体作为,形成一种推动民族共同体发展的整体力量。虽然其中因个体的差异性造成了实际投入与贡献的大小,但这不能改变民族共同体对民族个体所具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作用,也不会影响民族个体对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所作的任何努力。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中华民族信仰与民族凝聚力在新时代的发展 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中华民族的民族信仰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也进入一个历史的新纪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的市场化和政治的民主化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民族信仰和民族凝聚力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现实而严峻的挑战。 新的历史条件下,着眼于民族信仰与民族凝聚力的时代发展,我们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支柱,是历经几千年凝聚起来的对祖国一种最深厚、最崇高的感情。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旗帜,是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与发展的巨大动力。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精髓所在,是民族信仰的政治走向、政治价值的必然体现。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激发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能够振奋民族精神,充分发挥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民族凝聚力的进一步加强。当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为出发点,以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为立足点,以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目标,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宣传思想媒体的优势,推动民族精神在更高层次上的递进和发展。 第二,要大力弘扬竞争意识,努力创新竞争机制。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一个民族创新的动力。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竞争也是民族信仰和民族凝聚力不断得到强化的动力机制。竞争推动着创新,创新推动着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现着民族信仰与民族凝聚力不断与时俱进。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的世界,以发展为主题的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竞争正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经济、政治的格局。从国际比较优势来看,我国的实力在总体上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定差距。“落后就要挨打”,“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惟有主动地迎接挑战,积极参与竞争,形成优胜劣汰的强大压力,通过经济创新、政治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等一系列创新,实现人类在更高阶段、更深层次上的生存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构筑坚定的民族信仰,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不断提高和增强民族信仰的深度和民族凝聚的力度。 第三,要大力发展民族的现代文化。发展民族的现代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过程。一种先进的民族文化,既要保留本民族文化的精髓,又要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既要传承本民族文化的传统特质,又要融汇民族文化的时代内涵。大力发展民族的现代文化,是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必然规律。从这个角度来讲,民族文化的现代化或民族的现代文化,是民族文化先进性的尺度。大力发展民族的现代文化,就是要大力发展和繁荣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大力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