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进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文化全球化对民族国家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形成了挑战。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应对文化全球化挑战,捍卫民族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的战略选择。高校德育要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实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价值目标。 一、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时代特征和价值功能内在规定了全球化时代高校德育创新的价值目标 全球化既给世界经济带来了繁荣和发展的机遇,也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文化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具有双重性。它一方面为各民族文化互相沟通、互相交融、互相借鉴、互相提高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给强势文化吞噬弱势文化、西方文化主宰世界文化以借口。西方发达国家正是利用自己在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强势地位,不遗余力地进行文化扩张和文化渗透,向他国输出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以消弭这些国家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身上的民族精神。历史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高尚的民族品格,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没有远大的民族理想,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高校德育确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其改革创新的价值目标,既是应对文化全球化挑战的战略选择,也是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时代特征和价值功能决定的。 1.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内在规定了全球化时代高校德育创新的价值内核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其大多数成员所具有的或共同追求的民族品格、民族志向、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统称,是民族心里特征、思想情感、精神风貌和文化观念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具有亲和力、融和力和凝聚力的中华民族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既是人们基于对自己祖国和民族的依赖和认同的一种极其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又是一种调节个人与国家、与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原则、道德规范和人生价值准则,同时还是一种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和效国之行于一体的社会实践行为。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彰显了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的极其重要性。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直接源泉。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是中华各族人民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是爱国主义精神内涵的扩展和延伸,能够为中华民族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力量的支撑。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沃壤的传统美德。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中华民族用勤劳勇敢写成的一部艰苦奋斗史。自强不息是始终贯穿和渗透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项根本要求,也是公民道德的一项基本规范。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古以来就是要求锲而不舍、知难而进、奋发进取、刚健有为、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与时偕行。它既是个人应该具有的文化素质,也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独特的精神品格。全球化时代,高校德育必须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内在规定了全球化时代高校德育创新的价值取向 民族精神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历史性概念,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时代范畴。它总是与一定历史时期民族肩负的主要任务、时代发展的新要求联系在一起的,与融汇了中华民族各个时代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的时代精神联系在一起的。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一是时代性。民族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统一,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能否适应历史潮流,紧跟时代步伐,是判断一种民族精神是否先进的重要尺度。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使民族精神与历史发展的趋势相适应,与时代主题相适应。它成为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和凝聚人心的现实效应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成为中华儿女变革创新、奋发向上、矢志不渝、百折不饶的精神支柱和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巨大精神动力。 二是实践性。民族精神具有实践性和发展性。不断发展着的实践是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创新从而体现时代特征、富于生命活力的最终根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是基础,培育是关键。也就是说要植根于民族传统。立足于民族新的实践,培育新实践所创造、所需要的精神。中华民族之所以有今天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根本原因就在于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不断提升,就在于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和建设实践,并根据新的实践不断向民族精神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开放性。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是在中华民族与外来民族文化不断交融、交流和互相取长补短的碰撞中,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蕴含着世界各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要体现民族精神的开放性,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既以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为立足点,又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吸取世界外来民族精神的优良成分。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内在规定了高校德育必须直面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弘扬和培育历史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民族精神。 3.民族精神的价值功能内在规定了全球化时代高校德育创新的价值目标 一是从社会价值功能层面而言,民族精神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社会整合功能,是国家发展和稳定的精神基础。中华民族精神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主要力量,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综合国力既包括经济、科技、军事等物质力量,同时也包括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等精神力量。精神的力量虽然不同于物质的力量,但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能够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如果没有民族精神的凝聚,我们这样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发展中国家,就很难维持长期的统一和稳定,也就难以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