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学校德育是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更应该把培育学生民族精神列为重中之重的任务。 一、把握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 党的十六大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对中华民族精神提炼和概括,明确提出,新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热爱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生存和发展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是一个民族的精气和神魂,是一个民族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意志品格的集中体现和综合反映。民族精神既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的凝聚。它是一个民族所共同认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是一个民族所共同遵循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所体现的理想信念和性格特征。当代学生正处在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知识、技能和本领,而且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使其砥砺品格、磨炼意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发展的道路上,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灾害。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克服困难战胜灾难的历史。唯有那些经历过艰难曲折的严峻考验,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无灾人祸的民族,才能培育出伟大的民族精神。80多年来,我们党在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在创造辉煌业绩的同时也不断地丰富和充实民族精神的内涵,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创业精神、抗洪精神等。在这次抗击非典斗争中,学校广大学生与医务工作者同全国人民一起,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为抗击非典作出了重大贡献,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是值得党和人民信赖的一代大学生,而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形成的万众一心、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必将会深深扎根于广大学生的心灵之中,成为推动其成长成才的伟大精神动力。 进入21世纪,时代发展出现很多新情况、新特点。当前,世界的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多元化方兴未艾,这些新情况、新特点,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丰富和拓展民族精神的内涵,包括在学校德育中,弘扬和培育与时俱进精神、和谐共赢精神、民主法治精神、科学人文精神等时代精神。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的力量对比发生严重的失衡,一个突出的国际现象是,美国在世界上不但独占经济霸权、科技霸权和军事霸权,而且正在建立和扩大文化霸权、强势推销西方思想文化和民主价值观。因此,学校德育更应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极为重要的任务,以有效地抵制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凸现民族精神的育人功能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一个宏伟目标,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他们的民族文化素养、思想道德面貌、科学人文精神和自立、自信、自强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问题。因而,学校德育凸现民族精神的育人功能具有特殊的意义。 1.传承中华美德。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世代相传的美德。如敬业乐群、造福社会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怀;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等。自古以来,这些传统美德深刻地熔铸在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中。故而,学校德育要通过民族精神的教育,使学生体会到传统美德的魅力,感受到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的自豪感。 2.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民族文化是培育和发展民族精神的载体,担负着民族精神发扬光大的庄严使命。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博大精深,从“四书五经”到唐诗宋词,从京剧昆剧到国画书法,其中不乏民族文化的精髓,成为隽永的经典作品。而且,蕴涵着很多开发创造力的内容,与现代文明并不矛盾,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如诚信、自强、慎独、修身等。弘扬民族文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因此,学校德育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具有强有力的育人功能,既可以使学生从中学习古人的聪明智慧,又可以启迪人生、修身养性,使自己摆脱现实社会世俗生活的影响和束缚,成为植根于民族精神土壤的“有根的一代”。 3.激发创造潜能。伟大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充满着创造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当代大学生正是处在最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青年时期,他们是最具有创造热情和创造潜能的群体。在发奋学习、刻苦钻研、打牢人生成长进步基础的关键阶段,他们一方面接受民族精神的熏陶,吸取民族精神的营养,另一方面,投入现实的生活激流,不断赋予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撑。所以,学校德育对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既要继承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从世界的文明宝库中吸取精华;既要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又要体现民族精神的时代性;既要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又要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最终体现在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植创造能力的活动之中,使当代大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节奏,成为与时俱进的新一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