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海军政治部网络信息中心姚戈主任的介绍下,我们就部队网络政工的建设和应用及相关情况,在北京军区某师(以下简称“陆政网”)、海政网络信息中心(以下简称“海政网”)、海后某导弹仓库(以下简称“抚政网”)、北海舰队某支队(以下简称“潜政网”)四单位,采用听取网络政工建设汇报、观看网上教育演示、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收集经验材料等形式,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部队网络政工的成功经验 踏花归来马蹄香。亲身感受过郁郁葱葱的部队网络政工百花园的馨香,才会相信网络政工的魅力。十多天的调研时间也许是短暂的,所收集的四个单位网络政工建设情况可能还有诸多的遗漏,但在这些单位网络政工发展的背后,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第一,各部队领导普遍重视网络政工的建设。在这些单位,网络政工建设都是“主官工程”。这种重视包括领导的观念意识、在人财物以及政策制度上的大力支持,甚至于亲身参与的程度。具体表现在:一是普遍认为网络政工是“形势”必然而不是“形式”装扮。在调研期间,我们时时处处事事能感受到,网络政工已经成为部队政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政工改革创新必须有相应的硬件建设和先进装备。三是要管好用好网络。所调查单位普遍都加强了网络管理制度的完善与落实工作。如“抚政网”有“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细则”、“思想政治教育网吧管理规定”等。为了规范教育,他们还严格专题教育运行程序,制订了规范的“专题政治教育运行示意图”。 第二,普遍重视网络政工知识,尊重网络政工人才。网络政工人才包括应用型、开发型和管理型三种,当然最好是三者兼备型的。管好用好爱护好人才、尤其是本单位已有人才,在这些单位已经形成共识。某潜艇支队曾派专人到全军有名的“海政网”进行三个月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潜政网”就是依靠部队自己的力量设计完成的。他们开设的“政工论坛”、“支队新闻”、“网上警示室”、“光辉历程”、“政工在线”四个版块近40个栏目中,有90%以上的充溢着“海味”、“兵味”内容,成为官兵争相参与的热点,运行两年来,测览量达七万多人次。 第三,抓住信息内容建设这个核心。我们调查的四个单位都注重挖掘既符合军队建设需要,又能符合官兵成长规律的信息内容。“陆政网”建成的“五维一体”(课堂教育、心理调节、法纪规范、传媒引导、文化熏陶)、“两站一网”(心理指导站、法规咨询站和政工网络),提高了政治工作的效益。某团过去一搞教育战士就烦,还发牢骚道:“怎么又搞了,让我去出公差吧。”干部在台上拼命地讲,可战士就是连一个观点、一个故事也没记下。但当干部说“好好干,今晚上网”,大家都高兴。许多人上网时憋着尿,链接时就跑步上厕所。 各单位网络政工内容在突出网络特性的同时,制订了严格的各种不良信息、落后内容监审制度。“潜政网”的做法是,在丰富网上信息的同时,对BBS上一时把握不准的信息,及时逐级上报,乃至于由主管首长审夺;对有意义的网上言论,则由其说去;对那些影响部队稳定,具有政治危害的信息则随见随“黑”,并进行相应的审查。 第四,各单位都视创新为网络政工的精髓。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各单位的网络政工都在不断地更新,都尽可能地通过追求网络政工的人性化、人道化,来实现政治工作的育人目的。“海政网”每天要更新的与海军有关的信息就达2000条,一年365天从不间断。“抚政网”开辟的“典型分析”、“士兵论坛”,深受官兵欢迎。 二、我军网络政工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基层部队网络政工建设确实遇到了一些自身难以完全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有关各方、尤其是军队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研究中必须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 第一,缺乏对网络政工建设和发展的统一组织领导。所调查单位党委与各级组织虽然都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途径筹措经费、培养人才、加强管理,所办的网络政工也很有特色。但由于缺乏更高层次的统一领导和规划,在一些方面依然显得捉襟见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建议成立全军网络政工建设领导小组,对各层次的网络建设及其保障支持进行统一研究、规划、决策,以使网络政工建设在人员、软件、装备、经费列编和理论研究指导等方面能列入军队建设的整体发展战略中,给予充分的保障和支持,使各部队建设的网络政工始终成为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要强调的是,网络政工建设必须纳入部队整体网络建设之中,与军事工作紧密配合,要坚持网上政工与网下政工有机联动、网络政工与司后装网络有机配合的原则,通盘考虑,协调发展;否则,就有可能出现高技术条件下的军政“两张皮”现象。 第二,网络政工在内容栏目设置上还未充分显示网络的魅力。调查单位的政工网络,在页面的直观性、形象性、感染力等方面,都各尽所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广大官兵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展示了各自政治教育创新的新成就。但与能使人痴迷其中的因特网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与缺乏精致的网页制作知识、技术和技能有关,也与未能很好地把握网络和政工的有机结合有关。我们认为,网络政工的内容建设除了要具有诱人性以外,还必须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一是网络性与政工性的融合问题,二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间的平等性与引导性如何协调的问题,三是保持栏目设置的相对稳定性与内容信息的灵活多样性的结合问题,四是大量信息的无中心性与政工的主旋律性的结合问题,五是政工的高度人性化与网络的高技术化的互动问题等。总之,要从网络的互动性中寻找解决单向性政治工作的新突破。还须指出的是,网络政工内容建设本身必须“经常抓、抓经常”,否则一曝十寒就不能体现网络文化的日常生活本质,进而也就很难让人们体验网络政工的持久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