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有力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而且也对人们的思想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网民中大学生的比例占五分之二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大学生都有过“触网”的经验,有些大学生甚至平均每天在线时间高达两个小时(详见《中国教育报》2001年8月30日)。网络这一新生事物及其所衍生的一系列新问题,不可避免地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更加复杂的挑战。因此,如何在网络技术条件下,进一步有效地开展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目前摆在高校广大政工干部面前的一个崭新而紧迫的课题。 一 从传播学意义上说,两个主体间的话语交谈、思想交流或心理沟通,都可以看成是一种信息之间的传送、接受、反馈的完整过程。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远比我们所想象的更加复杂化的信息之间的相互承认、相互沟通、相互整合的内部机制。如果我们承认上述理论前提,即把思想政治工作理解成一种信息传播与接受的过程。那么,如何建立一条高效顺畅的传播通道,就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然而,传统媒介的传播是一种单向的交往方式,它对时间、地点等外界因素的限定性要求很高。尽管至今为止,以传统媒介为方式的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是主导性的形式,但它的有限性和制约性已越来越不适应日益扩大和复杂的思想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比如,当我们要找一个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思想交流时,它对时间、地点的选择、确定就很重要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及时有效的开展,而现代网络是一种非常开放的多向度的传播方式,其所拥有的网络信息平台将使思想工作的触角更敏锐、更迅捷,同时,也更高效,比如,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工作,基本上是采用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这种方式的有限性除了我们上面所提到的受制于时间、地点等外界客观因素外,还存在着交流话语的单一性,交流通道的单边性等问题,而利用网络技术将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全新的变化。 1、时间的灵活性。做思想政治工作如果没有选对时间,在很多情况下,往往会事倍功半。每一个大学生都是一个成年人,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个性、爱好和家庭教育背景,有些人固执,有些人内向,有些人暴躁,有些人性格开朗乐观,有些人意志消沉、脆弱,这就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能针对具体的教育对象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式和交流方式。比如,对于一个性格固执、脾气暴躁的学生,当他犯了错误时,如果没有选对时间,在他火气正旺的时候,把他叫到办公室进行训斥或交谈,那么,其最终的结果,极有可能是造成老师和学生之间对立的僵局。有了网络之后,这种对时间的限定性要求就相对降低了许多。我们可以采用直接在网络上与学生进行交流,这就有效地避开面对面交谈所可能出现的僵局。对那些内向的、固执的学生,一次交流显然是不够的,由于网络时间的选择是可以随意设定的,对于这样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可以采用灵活的时间方式,在网络上进行反复、多次的交流,也许这样的效果将更明显。因此,网络从某种意义上说,给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延伸了许多灵活方便的工作日,这就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有了全天候的物质基础。 2、空间的扩展性。如何做好寒暑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个难题。因为,学生离校后,学校和老师对学生都缺少有效的交流、监督的渠道。有了现代网络,这个空间上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比如,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每周在网上汇报一次在家的表现情况,使老师能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在离校后的思想状况。过去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每逢新学期开始,学生们的思想、心态都变得松松垮垮,纪律性明显降低,我认为这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在放假后,学生缺少一种在校的氛围,思想上失去一种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意识,学校和老师也无法建立起一种有效的沟通机制,而现代网络的“在线”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一种学生始终在校的氛围,借助网络也将使学生深切地感到与我们老师在一起,感到有一双双眼睛时时在注视着自己,并且,能够使学生产生一种倾诉的信任感,比如,有些学生不愿意与家长交流,在过去的情况下,这个学生可能就会把一些话憋在心中。而现在,有了“在线”这一机制,他们也许就能够坦诚地向老师倾诉,使得学生与老师的感情通过网络这一渠道变得更加紧密、彼此更加信任。 3、话语的丰富性。在过去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往往出现这样一个局面:一方是老师在一遍又一遍地苦口婆心地说,甚至不惜动用各种各样生动有力的手势,而另一方是学生,始终低头不语,使得你无法判断他究竟是在倾听,还是充耳不闻。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交流话语的单一性恐怕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果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本身不善于交谈,那么,这种尴尬的局面就更难以收场。而在现代网络技术条件下,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可以通过网络调用生动的声像材料来作为自己的辅助手段,这样即能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思想工作环境方式,又能提供一些具有说服力的思想材料。除此之外,还可以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来源、交流方式变得更加丰富。比如,可以在网上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想,图文并茂的思政材料,总比单一的口舌之功来得更有意义。 4、师生的互动性。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工程。一个人的思想教育是需要多次交流、反复沟通才可能达到目的,那种交谈一次就改变一个人一生的说法,是理想化的,因为一个人的思想转变是一个艰难的斗争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有退缩、抵抗等各种情况的出现。以往,一个思政工作者也许投入了许多时间,包括自己的休息时间,也未必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网络技术条件下,这些事情就相对简化了许多。比如,由于网络的强互动性,老师与学生之间可能会有无数次快速、及时的沟通、反馈,比如,老师邀请其他同学同时在线、同时讨论、同时交流,老师还可以设置一种辩论的虚拟空间,让学生各式各样的思想在这一辩论空间内自由表达,自由交锋,从而创造一种公平而融洽的交流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