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江苏广大干部群众在狠抓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宣传工作、组织工作、纪检工作、政法工作、高校工作、党校工作、文化工作等思想政治工作重要会议、重要文件精神。1999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了17号文件,1999年末,江泽民同志做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批示,2000年初,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视察期间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的要求,2000年6月,中央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江泽民同志在会上发表了十分重要的讲话。江苏省委紧跟中央部署,先后推出了一个又一个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2000年初,省委召开全省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贯彻中央17号文件的意见。二季度,省委就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开展“双思”教育活动进行了广泛发动、全面部署和周密安排。8月份,省委召开了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建立全省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工作网络和工作制度的意见》。在省委的领导和部署下,2000年以来,全省13个省辖市市委都召开了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贯彻实施意见,建立市委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全省大部分县(市、区)也都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2001年5月,省委、省政府制订下发了《江苏省2001年—2005年文化大省建设规划纲要》,召开了全省文化工作会议,省、市、县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主要负责同志自始至终参加会议,省委书记回良玉同志作重要讲话。这次会议,对推进全省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重在健全政工机构,稳定政工队伍 长期以来,江苏的基层企事业单位及农村乡镇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机构健全,有一支较稳定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工作重心转移,江苏省依然保持了一支强有力的专兼结合的政工队伍,开展积极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了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1]譬如在企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一些企业破产、一些企业被兼并,一些企业被改制,机构精简、人员减少,但政工机构还在,政工人员还有。省委下发的贯彻中央17号文件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企业的专职政工人员,原则上仍按职工总数的1%左右的比例配备,特殊行业的企业可以略高于这一比例。”不少市的贯彻意见也都作了这样的规定。目前,有的企业仍然党办、组、纪、宣、工会、妇联、团委单设,有的企业设政工部,负责思想政治工作,有的企业组织与人事合并、纪委与监察合并、宣传与党办合并等,有的企业设党委工作部,负责思想政治工作,不少大中型企业都有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活动正常。在一些合资企业,有的党委书记兼工会主席、有的兼人事部长,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近年来,江苏省十分重视在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到2000年10月,全省私营企业16.6万户,从业人员201.4万人。在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中建立了基层党委11个,基层党支部2789个,在私营企业中组建工会组织3.2万个。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还建立了以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为培训对象的各类业余政治学校1594所,图书阅览室455个,会员之家1060所,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法律服务机构176个。这些组织机构的建立,为全省个体私营经济中思想政治工作逐步走向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总之,在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开放中,江苏省思想政治工作总体上阵地没有丢、队伍没有散、网络没有破,继续发挥着政治优势的作用。 三、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江苏省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不断追求开拓创新。[2] 1.教育内容创新 面对新形势,江苏省各级党委坚持不懈地把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和活动方式作为重要任务。譬如,针对基层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淡化和思想观念僵化并存的实际,1980年以来,江苏省年年在农村开展冬训工作,各级党组织坚持把提高党员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与推进思想解放同时并举。近年来,在全省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中普遍开展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党在农村的政策教育、法制教育和“双思”教育,组织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强化和坚定基层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切实解决他们在思想作风、廉洁自律、依法行政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此同时,省委还自上而下,大力营造解放思想的浓烈氛围,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的思想活力和创新活力,为保持先进性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2.组织设置创新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经济结构也为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乡镇企业的全面改制、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产权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党员分布随之呈现出分散、流动性大的新特点。传统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形势的需要,江苏省各级党组织大胆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方式。一方面,各地坚持“企业办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到哪里”,在各类发展迅猛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及时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另一方面,合理配置党组织资源,优化党组织设置。全省各地突破传统模式,因地制宜,创造了党组织设置的多种新的模式:一是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劳动力流动的需要,按产业“链条”或行业建立党组织;二是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规模化的需要,村与村、村与企业、企业与企业联合建立党组织;三是适应农村社区化管理的需要,以园区、开发区为依托建立党组织。昆山等县(市)在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党工委,通过几年来的出色工作,不但成为领导开发区健康、快速发展壮大的坚强领导核心,也使业主对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党组织、共产党员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有的外资企业主动要求建立党组织,有的外商主动支持党组织开展工作,还有的外商甚至把企业的人事管理权交给党支部。 3.制度和机制创新 譬如,基层党建,围绕党员干部的选拔、培训和队伍管理等环节,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的选拔由封闭转向开放,使用从指定任命转向竞争择优。过去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一直都是以委任制为主。近几年来,全省许多农村党支部逐步建立起竞争上岗的新机制,通过竞争,优化和激活了基层干部队伍。各地还引入了任前公示制、述职制、末位淘汰制、谈话诫勉制、引咎辞职制、离任审计制等一系列新制度,营造了浓烈的竞争氛围。“干部选得准不准,先让群众审一审”,沭阳县在全国首创的“任前公示制”,目前已在全省广泛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