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科学化、系统化有了很多理论建树,但对有些基本概念的研究还有待深化。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的研究就是如此。 20年纪9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问题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杨振明同志1993年发表的《试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是较早专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问题的文章。文中列举并初步论述了“人格”载体、“典型”载体、“实事”载体、“管理”载体、“活动”载体、“文化”载体、“会议”载体、“办班”载体等八种载体(注:杨振明:《试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求实》(南昌),1993年第6期。)。1994年陈伯良、傅洪伟发表《努力寻找思想政治工作新载体》一文,提出以领导班子、教育、管理、活动为载体(注:陈伯良、傅洪伟:《努力寻找思想政治工作新载体》,《山东金融》,1994年第10期。)。1995年周世椿同志的文章《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探索》则把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分为有形、无形和社会环境三大类。有形载体包括各级党组织、柜(班)组、工会共青团等三种;无形载体包括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和营销服务等三种(注:周世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探索》,《浙扛商业经济》,1995年第2期。)。这些文章多从实际工作出发,以经验总结方式进行研究,却没有对载体概念和各种具体载体的内涵做深入严格的界定。正因为如此,他们对一些具体载体的划分显得不十分科学。如人格、典型、实事教育属于方法问题,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把它们归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似有不妥。 应当指出的是,加强对载体的研究,对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加深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丰富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有着深远意义的,这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日益社会化的回应。 二、载体的涵义及其构成条件 载体原本是一个化学概念,指为实现催化或其他化学反应而加入一定的中间物(或元素),这加入的中间物(或元素)就称为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能承载并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信息的具体活动形式,它要承载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信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的过程,它是施加教育与接受教育影响的统一。在这个统一过程中,主体、客体、介体是其三个基本要素。其中主体是指教育者,客体是指受教育者。主体对客体进行教育,产生影响以及客体向主体反馈信息必须要通过一定的中介,这个中介就是介体。处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介体既包括一定的教育内容、思想信息,又包括承载并传递这些内容、信息的具体活动形式,即载体。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是离不开一定的载体的;而载体只是介体的一部分,具有工具性价值。载体本身不是教育内容、信息,因而不能笼统地称之为介体,即载体不等于介体。 现代信息科学研究表明,一切物质都同时具有信源、载体、信宿三重属性。在信息作用的过程中,主客体即使没有直接接触,也必然存在着中介粒子的传递和间接联系(注:邬焜等:《哲学信息论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8页。)。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担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信息传输功能,是一种信息场,一种承载和传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不断促进教育过程中双方发生双向互动的场。 载体作为一种承载并传递信息、内容的工具,当然内涵了一定的方法和形式,并表达主客体联系的特定途径。比如开座谈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载体,其方法是引导、谈心,其形式是开放式的多主体、多客体座谈交流,其途径是民主气氛下面对面的对话以让客体说真话而主体在公开场合有针对性地讲道理。但无论方法、形式还是手段、途径,都不是载体本身。正如汽车作为一种运输载体,它是一种工具,这种工具内在地包含了实现运输目的的方法、形式、途径,以轮子滚动为其运动方式,以沿公路运行为其途径。但“轮子滚动”和“沿公路运动”并不是汽车本身。工具包含着对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定载体担负着特定的工具性作用,自然内涵着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方法和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得以成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也就是载体的几方面特征: 第一,承载性。载体作为一种工具形式,总要承载一定的具体内容或信息,承载主体的愿望、目的、认识和传递给客体的各种信息以及客体受影响的反馈信息。 第二,中介性。载体必然是主客体发生互动的中介性,它是主体教育、影响客体以及客体传达信息给主体的特定联系方式。在这个意义上,党组织、工会、企业班组等都是主体,不具有中介性,因而有些同志把它们都归为载体是不对的。 第三,活动性。载体做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它要担负起主、客体互动的功能,没有活动性,就不成其为载体。书籍承载了一定的信息、内容,但书籍本身不能担负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功能,只有读书活动才能成为载体。因此,有些同志认为人格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我们认为也是不妥的。 第四,可操作性。载体是为主体目的服务的,主体要达到什么目的,对活动内容、形式、过程、规模等都要适时加以控制,才能提高其有效性。因此,把社会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也是不恰当的。固然,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开展的,也必然会受到特定环境的影响。但环境因素非常复杂,有些远非主体所能把握和操作,不能反映主体的目的性和预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