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讲的精神文化,主要指人类以社会成员的身份,习得的复合性整体,表现为文化心理和社会意识诸形式,主要包括政治、法律、伦理、哲学等思想、理论。在整个社会文化系统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证,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决定精神文化,但精神文化是社会的思想灵魂,是人的本质体现(民族文化是国魂,团体文化是群魂,个体文化是灵魂)。精神文化具有价值取向、精神动力、民族凝聚作用,是综合国力的标志。 当代精神文化,伴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呈现出张扬与彰显的发展趋势。江泽民同志对当代精神文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概括,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思想,并根据当代社会文化价值的凸现,强调要促进人们思想与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与丰富的科学内涵。 一、经济竞争与文化热潮在世界范围同时兴起 冷战结束之后,世界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发展,即主要是经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和社会的主导因素,各国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当经济竞争在全球展开的同时,文化热潮也在世界各国兴起,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伴随着文化国际化的激荡一并登上国际大舞台。在席卷全球的文化热潮之中,许多国家以冷静的态度反审、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以超越的姿态升华、发展传统文化并导向文化现代化,从不同视角展开对东西方文化的研究,形成相互之间的比较与借鉴。东方儒学文化受到西方国家普遍关注,西方的市场经济道德、规则受到东方国家的借鉴。西方国家吸收儒学的道德智慧和天人合一思想整治社会,东方国家借鉴契约伦理推动经济发展,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还在不断向纵深发展。 文化热潮的兴起,与经济竞争的激化直接相关。文化与经济的整合互动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经济决定论与精神动力论的统一,是经济与文化的和谐发展问题,其核心是:经济发展的根源、动因是从经济自身去满足,还是要从人那里去寻找的问题,只有精神文化才是经济发展的人文动力。 要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因为它起决定作用。但同时要高度重视精神文化的发展,因为它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如果过份强调经济对精神文化的决定作用,忽视精神文化的能动作用,那么,经济就缺乏甚至没有合理性驾驭,很容易把经济生活、经济发展的一切“现实”,包括合理的和不合理的,都作为能满足人需求的合理的“现实”来看待,也容易把精神文化作为经济的消极派生物,使其处于依附地位而丧失其自身的能动作用和文化价值。这种过份强调经济决定作用,忽视精神文化作用的情况,已经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种倾向不仅在理论上是巨大误区,在实践中也十分有害,其最终结果不仅精神文化遭受损害,经济发展也受到阻滞甚至破坏。经济发展与精神文化是决定性与能动性的统一,决定性是指精神文化的转换,即随着经济的转轨,按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精神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换,而不是经济可以脱离、代替精神文化。精神文化能动性的发挥,就是要建立一种不仅适应经济发展要求,而且推动经济发展的精神文化体系,而不是精神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这个基础而成为一种没有文化价值的空洞理论。所以,精神文化与经济的整合与互动,精神文化对经济作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就是直接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文动力,推动、保证经济合理、持续发展。正是基于这一客观的规律性,所以国际上在文化讨论中有一个说法:文化是经济的母体。 社会的发展,总是需要物质与精神两个轮子协调转动,而绝对不能只是一个轮子转动。所以,我国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确立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在强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同时,也强调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正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竞争与文化热潮同时兴起的科学概括。 二、科学文化与精神文化对人的发展同等重要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于是,在西方,出现了所谓科学主义、技术主义思潮,认为科学技术可以改变一切、决定一切,甚至可以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趋同”,认为科学技术就是现代的“神灵”,人在“科技神”面前,显得渺小、无力。按照这种理论,就是人创造了科技,结果人丧失了对科技的支配性而不得不屈从于科技。这同人创造了宗教的神、金钱的神,即上帝、金钱拜物教,又依附、屈从于神和金钱的情况一样,是人的内在精神,即人的主体性丧失。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的主体性,即人的思想与精神生活应当全面发展。所谓人的主体性,就是人自觉认识、掌握、超越各种现实客体的限定和制约,能在与客体的关系中取得支配地位,能按照自主的目的能动地改变现实客体的一种人的特性。在当代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所暴露的人和社会的发展的种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主体性丧失的危机,主要表现是: 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人类创造了财富,但另一方面,已经和正在造成对环境、生态以及人类生存的危机。危机的实质是,人在科技面前丧失了主体性,不是人合理、自主地创造、使用科技、驾驭科技,而是人丧失了对自身的自信与自主,成为崇拜、依附科技的奴隶。针对这种情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指出:“现代人发展:科学进展与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受人们支配的,它们服从它们自己的逻辑,而它们的逻辑是非人性的”,“技术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有害结果。它已经危害着,并且仍然在破坏着人与他的环境之间、自然与社会结构之间、人的生理组织与他的个性之间的平衡状态。无可挽回的分裂状况正在威胁着人类。”正是面临这种危机,国际科技组织和全世界的有识之士,强烈呼吁人们要有科技之外的环境伦理、生态伦理、科技伦理,即人的主体性,对科学技术进行控制和合理使用,“帮助个人既控制自然与生产的力量,也控制社会的力量,并从而控制他自己,控制他们作出的决定的行为”。能够控制和合理使用科学技术的,只能是精神文化,人的主体性,即人的合理的价值取向和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