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和Internet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影响日渐扩大。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网络改变了世界。Internet已经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新领域,也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等资料显示,我国从1994年开始正式接入Internet。1995年以前,我国的上网用户数几乎为零。从1997年开始,上网用户数以每年近2倍的比例递增,因特网在中国的发展全面进入了高速增长时代。“九五”开始之时,我国Internet的国际出口带宽几乎为零,而到了2000年下半年,Internet的国际线路总带宽达到了1234M。2000年3月,我国第一个互联网交换中心在北京开通,从而使我国主要互联网网间互通带宽由原来的不足每秒10兆比特提高到每秒100兆比特。1997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一次对国内的上网情况进行调查,当时上网的计算机有29.9万台,上网用户数为62万,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4066个。而到了2000年6月30日,国内上网的计算机已达650万台,上网用户达到1690万。CN下注册的域名总数为99734个,WWW站点数量为27289个。截至2000年底,全国城市居民的触网率已达10%以上。与此同时,各大高校投入了极大的财力和物力建设校园网络,到目前为止,第一个全国范围的学术性计算机网络“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已有100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中小学加入。校园网络正以日益迅猛的速度进入大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把网络熟练运用于自己的学习、生活,这在当今大学生中正成为普遍现象。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在我国目前近2000万Internet用户中,在校大学生上网的比例已接近50%,在上海等地重点高校大学生经常使用网络的平均达到60%以上,大学校园正成为我国Internet用户最密集的区域。大学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和科学研究的水平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Internet的应用。以多媒体网络为代表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潮流和方向,已成为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制高点。 Internet作为信息传播新的媒体,越来越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大学师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对学生的政治观、道德观、价值观以及思维心理和行为方式都带来广泛和相当深刻的影响。如何认识网络的普及应用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认真研究Internet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规律,按照“趋利避害”的原则,对网络“充分利用,积极建设,加强管理”,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和文化信息占领网络这个阵地,抵制一些人利用网络传播消极、颓废、错误甚至反动的思想和信息,减少和避免网上自由化、西化和分化思潮对师生的侵蚀和影响,在网络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严峻课题。 一、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 Internet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已经日益成为文化活动和思想传播的重要载体。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利用Internet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和新手段,有效延伸和有益补充思想政治工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据了解,目前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查询信息,其次是收发电子邮件和进入BBS(公告板系统)。其带来的积极正面效应主要体现在—— 1.网络是一种文化现象。第一,极大地促进了不同文化形态间的交流与对话,将形成的文化共享,极大地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第二,为人们提供了平等文化参与的机会,不管人们处在什么样的国度,拥有怎样的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都可以平等的身份,随时随地参与其中,平等交流。第三,网络文化有利于人们的生活观念更新,由此促成了崭新而独特的文化形态的不断产生和发展,并给社会发展以新的契机。 2.Internet高度个性化、隐匿性的特点和BBS、E-Mail等交互性功能,使网上反映的思想更真实。通过网络,可以快捷、准确地了解师生的思想情绪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相互沟通,教育的针对性会更强,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实现自我教育、互相教育功能,真正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全过程教育、齐抓共管的格局,使思想政治工作更便于做到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从而更易于为师生接受,使思想政治工作更符合得人心、稳人心、暖人心的客观要求。 3.Internet传播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有关思想教育的信息一旦通过网络发布,师生可以在任何时间、Internet主干网的任何一个接入点浏览、查阅,既拓展了工作覆盖面,又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和加强师生互相交流,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 4.由于网络即能传播文字,又能传播声音、图像,并且提供了更方便更大范围的群体环境和社会交往机会,社会接触范围也大大拓宽,因而容易被学生接受,有助于大学生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传输广泛参与社会交往,充分扩展了大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使大学生的社会性得到空前的延伸和发展,有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 5.借助网络可以及时获取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扩大视野,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6.网络知识来源的多元化,扩展了教育功能,促使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运用,既能使教师因材施教,又能让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发展个性,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一条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新途径,使以鼓励创新和重视实践为基本特征的素质教育,在新型教育模式下得以大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