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任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1]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人,需要探索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丰富和发展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际传播贯彻了“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的实践要求,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与“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体系,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机制,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由自上而下的政治宣传向上下联动的大众传播方式转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抽象的理论话语转化为具体的生活话语,转化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就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际传播。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际传播的内涵及特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际传播是指传播者与受众围绕与核心价值观相关的价值现象、价值理念、价值事实、价值情感、价值规范、价值信仰、价值理想而展开的精神交往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当代中国精神,凝结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形成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价值系统,构成了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与共同的思想基础。作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党和国家制定政策法规与开展社会治理的价值遵循,也是人们进行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价值尺度。正如有研究者认为的,传播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并体现社会关系的信息共享活动与社会互动行为。人际传播是个体之间使用言语和非言语讯息进行意义的交流与理解,通过交往、沟通、对话、谈话、倾听、合作等方式实现信息的互动、互融和共通的过程。[2]社会交往过程中,人们总会有意或无意地对各种价值事实、价值现象、价值关系、价值观点作出判断和比较,并由此形成对不同价值观的共鸣、认同或排斥。在这一意义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容于社会互动和人际沟通之中,社会信任、价值认同、人际和谐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活动的目标。人们之间交流、沟通、表达和分享彼此不同的价值观,围绕着核心价值观开展对话、辩论、争鸣,在倾听、理解、反馈的基础上实现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际传播的生动体现。“充分发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主力军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青少年的生力军作用,发挥社会公众人物的示范作用,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积极作用,形成人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景象”[3],关键是要发挥人际传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中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际传播坚持党的思想领导与群众实践践行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遵循。面对世界范围内多元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态势,以及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思想观念的多样多变,需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领和整合各种社会文化思潮,以社会成员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来支撑当代国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人际传播建立在自愿和合意的基础之上,具有自发性、自主性、互动性和情境性。人际传播过程中,各种信息接收渠道促进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交流和反馈,创设了信息传播的社会语境,克服了政治态度、文化差异、经济地位、人格品性、情绪情感等因素对信息传播活动效果的影响。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4]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际传播,有助于缩短不同价值主体之间的社会心理距离,建立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媒介机构以及知识精英与普罗大众之间的价值观协同共振机制,通过社会互动、精神交往进一步促进人们之间价值观念的社会整合,增进人们对社会群体中他人的价值观的认知,引导人们在共享社会现实的基础上理解、认同、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际传播强调政治主题与生活话题的相互切换。主题即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主线、主旋律与中心。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题和中心任务之一。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具有政治传播的本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体是政党、政府等国家的政治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宣传发挥着意识形态教化的作用,激发人们对个人、民族、国家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另一方面,“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不能仅从意识形态家“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而要以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与实际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作为意识形态体系的精神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用价值词句、号召语句和解释性陈述所表达的一组信念”[5],更是用来规范、引导和调节人们日常生活的一整套话语体系。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际传播,以人们的日常生活情景为载体设置开放性的价值观议题,有助于建立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说服教育路径,引导人们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价值感受、价值思维和价值主张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创造美好社会生活的价值支撑。“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际传播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通过政治主题与生活话题的切换,建立了政治传播主体与大众传播主体之间的联系,实现了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建构,满足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大众化、生活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