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19)7-0057-05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并持续推进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工作,积极指导和引领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自觉而强有力的建构,大力推动具有文化底蕴、理想追求和价值内涵的当代中国核心价值的世界传播。当代中国核心价值的本质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它是当代中华民族的价值根基和社会理想,具有当代性和当下性的特点。共产主义理想则是未来社会的远大理想,具有遥远性和崇高性的特点。那么,当前我们努力为之奋斗的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与我们内心深切期盼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这是一个需要清晰阐释与深刻说明的问题。充分认识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是我们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脚踏实地地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必要条件。 一、价值理想的一致性 古往今来,东西方社会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都曾有过美好的社会理想和蓝图勾画,甚至有些还付诸实践。这些理想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内心的渴望和价值期许。但是,反观人类历史进程,我们可以看到,并非所有的价值理想都值得追求。之所以称其为价值理想,是因为它们具备正确的价值内容和价值特性,承载着国家的价值追求,并体现出评判社会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作用。共产主义价值理想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崇高理想,它指引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前进道路。当代中国核心价值是对中国价值观的精准把握,具有当下性和未来性双重维度,与共产主义价值理想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共产主义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189人对自己本质的占有,其实就是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因而共产主义可以看作是一种价值理想,一种充满了强烈人文精神和人世关怀的价值理想,它并不空洞和虚无。它关心人们自身是否独立,是否获得了生存的条件和幸福的感受,是否能够自由地发展自己和实现自己,进而真正把握自己的本质,确证自我、实现自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体系为本质内涵的当代中国核心价值,坚持以人为本,使人们崇尚自由,奋发创新,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浸润个体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品质,将这种以人为本的精神融入每个人的个人梦的奋斗历程之中。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蕴含着对人的价值、命运、意义及人格的关切和呵护。这种人文关切和呵护是立足于中国国情和民情的基础上对人们当下的内心期盼和价值理想的提炼与综合。这些价值追求不仅是传统价值理想的当代升华,同样也承接了共产主义理想之中的个人价值诉求。因此,共产主义价值理想和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中都包含着“以人为本”的人生理想,突出个人奋斗与实现,追求美好生活与远大理想,充满了个体关怀的人文精神。 但是,共产主义理想的伟大与崇高并不止于此。人文关怀的价值意蕴和诉求是共产主义理想的落脚点和归宿,只有当人性内在的向上、求善、笃真的要求与意义得到充分展现的时候,人才能真正走向自由。因此,抽象的人文关怀需要在人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中,在人的社会化的生成与创造中,在发展、责任、诚信、和谐的价值引导下才能实现。如果脱离这些价值根基与实践品质,那么人文关怀则往往会沦落为一种空洞的价值说教,软弱而无力。而共产主义价值理想和当代中国核心价值恰恰在保留人文关怀这一辉煌成果的基础上,克服了上述的弊病,实现了其时代和未来的光辉色彩,从而可以谓之有当下深厚价值根基的崇高。共产主义谈及的“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1]185,它所呈现的是一种人全面解放和全面占有自己内在本质的道路。它告诉我们,人是生活在社会和国家之中的社会性的人,人对自身本质的占有不是康德式的向内追求的方式,也不是宋明理学纯“心性论”的修养方式,而必须诉诸现实的社会实践。人全面占有其自由本质,是通过人的感性的对象性活动即实践来完成的,它是社会性与历史性的统一过程,并最终摆脱人的依赖和物的依赖,实现外在生存状况的改变。[2]52这种方式使得美好、迷人的人文关怀的价值诉求不会落于空洞和无力。而当代中国核心价值在倡导以人为本、自由奋斗、美好生活的价值理念的同时,要在推动个人梦孕育成长的过程中,兼顾个人理想的实现,更要顾及国家利益、遵循党的领导。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法治”等国家和社会价值纳入到个人发展的宏观视野中。人的本质只有对象化为上述外在的价值理想,并以此为指导实践时,才能真正的向内占有自己的本质,从而全面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这种内圣外王、个人社会统一的价值理念,正是共产主义理想和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一致性的根本体现。它是“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1]185 二、现实基础的同源性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502改变世界首先就要对世界的现状有科学的认识。那么,努力实现当代中国核心价值和未来共产主义理想既不能抽象的从理想性出发,也不能从纯粹的物质性出发,而应该从现实性出发。在这个意义上,共产主义与当代中国核心价值具有现实基础的同源性。 理想的特性之一在于其具有超越性。从古到今,人类不乏对美好社会的展望与构想,比如上帝之城、太阳城、乌托邦、大同社会等等。作为“理想”,它们虽然有辉煌的一面,却因为无法确立起现实的原则而在超越中走向空想甚至幻想。这些“理想”与现实或者只是一种断裂的关系,理想的超越性缺乏深厚的实践根基,最终成为虚假的意识形态或知识体系;或者“理想”与现实只是保持着一种脆弱的情感联系而没有实质的过渡桥梁;甚至于这种理想只是一种脱离了现实或抽离了现实的空中楼阁,虽至善至美、完美无瑕,却始终是镜中月、水中花。同理,仅仅从抽象的物质性出发也无法实现对现实社会的真正把握和改变。我们的社会不应该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批判的纯粹的物(商品)的堆积,也不是作为纯粹的观察对象存在的社会,而是人们实践的结果,“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1]162社会是我们参与、生活其中的世界。抹去人的痕迹而单纯的谈论社会及其改变,与谈论纯粹的物的运动同样是缺乏实践根基,那只是对现实做了一种物化的、异化的扭曲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