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科技领域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等因素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突出表现在人们的价值观念的变化上:价值目标多元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行为的短期化。这些变化给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这也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陷入困境的因素之一;二是人们的个体主体意识增强,这也迫使新时期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采取新的方法和途径。 一、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切入点”选择的意义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高校实际出发,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那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和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必须注意到这一点。可以说,新时期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的选择适合程度,直接制约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程度。在以往,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往往不重视“切入点”的选择,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的发挥,这个教训我们必须认真吸取。在新时期,选择“切入点”对做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十分突出、迫切和必要。 1.“切入点”是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起点 “切入点”在影视领域是电影、电视表现时间和空间转换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通过从前一个场景直接转换到后一个场景,从而收到对比强烈、节奏紧凑的效果。在体育领域,“切入点”是指攻方队员乘隙插入对方篮下。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同样存在“切入点”的问题。在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总是通过从某点或某方面入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个点或面,就是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总是先从某点或某方面开始的,从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来看,“切入点”是它的起点。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怎么开始和从哪里开始上,“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说明了开端选择的重要性。 2.选好“切入点”有利于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切入点”作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起点,其选择的合适程度,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切入点”如果选择得好,针对性强,那么就容易接近教师,容易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产生共鸣,从而有利于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进行。如果选择的“切入点”一开始就不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所接受,甚至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反感和排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对立,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就根本谈不上深入进行。 3.“切入点”的选择决定着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方式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切入点”的选择既是认识和态度问题,也是方法问题。它直接影响和决定着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方式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在这方面,我们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切入点”选择得好,就容易使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业务等工作相结合,从而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体化,在方法上就容易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进行经常的协调和沟通,实行广泛的民主参与,进一步达到平等的心理互动,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民主化;如果“切入点”选择不当,一开始就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不接受或排斥,就容易造成思想政治主客体双方的对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就容易出现偏差,如命令、强制等方法,使人“心服口不服”、“貌合而神离”,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对比“文革”时期和抗战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点是不难理解的。 二、对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切入点”选择利益观与问题观的评述 当前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在“切入点”的选择上有两种观念,一是物质利益观,二是问题观。两者各有可取之处,但是又有局限性。 1.物质利益观 即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是关心教职工的物质利益。(注:杜耀权等.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问题探讨[J].学校思想教育.1996.专刊.)物质利益观从关心教职工的物质利益出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可取之处。无可否认,切实解决教职工的实际困难是做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条件,但是,仅仅由此出发,容易使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片面化,甚至偏离方向;一是因为物质利益问题仅仅是引起教职工思想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那么解决其他因素引起的思想问题是否也以此为“切入点”呢?显然是不行的。二是因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等同于解决教职工实际的物质利益问题。有些单位,对职工的物质利益解决得好,但是思想政治工作却不理想,关键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把解决职工物质利益与思想政治工作混淆了,甚至以解决职工物质利益来代替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证明,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2.问题观 即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是从教职工身上所反映的思想问题、所关心的社会问题和自身利益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教职工的思想问题是十分复杂的。抓住了这些问题,就找到了进入教师内心世界的通道。从问题出发,针对性强,符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但是又有局限性。从问题出发,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特点和要求不协调。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之一就是主动性,即主动出击。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普遍不佳,原因在于,工作缺乏主动性,往往是出了问题搞一阵子,上级压下来抓一阵子,从而把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了“救护车”、“消防队”。要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各级党委和教育机关应注重对形势和对象的研究,强化主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