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心理是思想政治工作中最常见也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客体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背离主体期望目标的反向力量,从而阻碍态度转变的一种心理现象。通俗地讲,就是要他怎么样,他偏不怎么样。正确分析逆反心理产生的根源,并提出解决对策,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逆反心理的面面观 1、“禁果分外甜”。越是不准干的事,越是偏要做。 对于那些内容反动下流的文艺作品,越是告诫青年学生不要看,他就越是千方百计地非要看不可,对正面宣传,他认为这是在讲“大道理”,把它与欺骗划等号。热衷于听外台广播,听小道消息,而且一听就信,一信就传。赞扬成绩他无话可说,揭露阴暗面他滔滔不绝。积极向上的、再美的诗歌散文他记不住,消极方面的顺口溜背得滚瓜烂熟。 2、“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走我的独林桥”。 越是过分宣传某个典型,越是有人不买帐,反而有意疏远,甚至对先进人物的行为进行主观臆断地错误理解,认为他们是图表扬,“捞资本”。对他们抱有成见。 3、“看破红尘,唯我独醒”。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清高傲慢,孤芳自赏,内心世界极其封闭,对来自外界的教育总有一种内在的反感和抗药性。这种情绪在遭受过挫折的青年学生中表现多些。对一切事物都抱着无所谓、麻木态度,怀疑态度,冷漠排斥。 二、逆反心理产生的因素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也是由主观和客观诸种因素的影响制约而形成的。 (一)主观因素 1、 好强心理:美国心理学家利伯特说:“青年自己安排生活的迫切愿望——决定要穿什么,要去哪里,要从事什么活动,要采取什么社会准则等——往往与他们的父母所习惯而既定的权威作用相违背。”我国的青年学生大多数是在父母的监护下长大的,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离开家庭后,好强好胜的心理特征使一些青年处处想表现具有独立的是非观、价值观、喜爱争强好胜,说话办事总想论个我高你低,由于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心理不成熟,思想方法的片面性和认识水平的局限性,遇事容易冲动,这些人总是喜欢一意孤行,常常把自己的认识当作衡量客观事物的标准,对现实的东西听不进耳,看不顺眼,长此以往,心理便会发生逆变,产生偏激情绪。 2、好奇心理: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 青年学生好奇心特别强,兴趣也格外广泛,往往对于不许知道的东西,禁止干的事情特别有兴趣,你越禁止,他越想知道,你不让看的东西,他偏想方设法去看。“禁果分外甜”的原因,在于青年学生的好奇心,而产生好奇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年龄偏小而体验少,某些需要尚未得到满足(如认知需要,尊重的需要),一旦有一种外力企图阻止这种需要的满足,则越发激起他实现需要的强烈动机。 3、对抗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青年学生正处于第二断乳期, 正在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一时期青年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他们迫切希望摆脱对成年人的依附。思想上,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子”,要求以成人自居,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评态度。为了满足自我表现和引人注意的需要,行动上有很强的反抗性。具体表现为对权威强制的反抗,对不同意见的反抗,对教育的反抗,对束缚和干涉的反抗等。另一方面,由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感情基础不同,社会经历不同,认识问题角度不同,解决问题方法不同,容易产生对抗情绪。 (二)客观因素 1、社会的负面效应。 当前我国正处于向现代市场经济新体制转移的重大社会转型期,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习惯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的趋势。现在的青年不再盲目崇拜权威、书本、传统,而更注重自身的需要与追求,所以教师的课堂知识灌输对学生的影响只具有相对而不再具有绝对意义。青年学生靠社会传媒、社会文化获得信息所占比重日趋增加,而市场传媒本身有受市场需求调节的特点,加之传媒和文化市场一些管理措施滞后,这就必然要造成社会主义的主文化和一些媚俗无价值的多种典型的亚文化同时并存的现象,从而在青年学生中产生正的、负的等多种影响。尤其是那些“暴露文学”、“伤痕文学”过度地渲染了社会的阴暗面,更使得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的青年学生容易引发对社会的抵触。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有针对性地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而是乏味地进行传统说教,对社会的抵触心理就会导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 2、思想政治工作的滞后性。市场经济的趋利性、自主性、 竞争性、开放性等特征,要求人才必须是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行为主体,即具有强烈的自主自立、平等竞争、讲求实效、开拓创新的现代人,但我们的某些思想政治工作却没有前进多少,停留于原有的水平,囿于原有的方法,从而使理论和实际相脱节,使政治思想工作由于脱离实际这个土壤而显得苍白无力,枯燥乏味,难以扣动青年人的心弦,引起他们的思想共鸣。 3、思想政治工作者人格力量的削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随着我们党反腐倡廉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某些人道貌岸然,在台上高谈阔论,大做特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自己却因“东窗事发”,成了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的腐化变质分子。于是,人们开始怀疑困惑,把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言论当成政治口号、政治表态、政治标鉴。这就使人们形成一种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误解,想的和说的不一样,说的和做的不一样,台上和台下不一样,领导面前和学生面前不一样……。党的队伍里和社会上出现了“两面人”,同时,处理问题形式简单粗暴,不注意爱护和尊重青年学生的自尊心,缺乏平等意识,这样的教育必然引起受教育者的对立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