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狭义的意识形态,它伴随着社会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社会生存环境是指人的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活动系列构成的结构整体,它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建构原则和教育方式;市场经济诱发思想政治观念的变化,思想政治观念作为政治体制的思想灵魂,又为市场经济提供思想政治观念的供给;思想政治教育为文化建设提供指导,文化建设又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思想政治教育在与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中建构自身,既面向现实又面向未来,对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起积极地推动作用。 人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本文所提的生存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系统所构成的人的社会生存环境。一般来说,人类生存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活动领域各有其特殊的社会功能,即经济活动在于满足人们生存的物质需要,政治活动在于建立和维持人类生存所必须的一定的社会秩序,文化活动则在于赋予人类生存的意义。在人类生存环境中,三者虽有不同的功能和指向,但又是缺一不可的。三者只有保持一种协同制衡的关系,才能保证人类的正常生存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狭义的意识形态文化,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但取决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而且受一定文化体系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历史的既定性和强烈的现实性。我们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所缺乏的正是强烈的现实性。从思想与社会生存环境的关系来说,理应是生存环境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自身的内在要求,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但脱离现实的和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却使受教育者觉得不是一种自身的内在需要,而是教育者强加给他的。可以说,脱离现实、脱离实际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旨在从生存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出发,按照人的生存环境的内在要求,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一 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都要使经济、政治、文化这一人类生存的三个活动领域保持一种协同制衡的关系,否则,就会危及到人的正常生存。而三者整合的原则就是看它们是否能保护人们的生存对于物质生活资料、社会秩序和生活意义三个方面的最基本的要求。而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在任何时候都是必不可少的,就因为它是人类社会文化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人的生活意义。但在任何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三者之间的协同制衡关系中,经济和政治又是一种硬的约束条件,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建构原则,不但要同经济、政治的硬约束条件相协合,而且它的功能和作用也要看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来判断。 虽然任何社会都要求经济、政治、文化三者协同发展,但经济始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经济体制和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政治、文化结构的变化。我们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社会结构就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就是这种变化内在的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观念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不同程度上修正思想政治教育的建构原则。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社会结构突出地表现为以政治为中心,政治承担着整合经济和文化的功能,使三者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活动的中心地位开始弱化,经济活动的地位开始上升,但经济活动地位的上升并不意味着已经取代政治活动的中心地位重新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整合为一的协同方式,而是出现了三者之间相互分离的现象,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社会结构的最大不同点,而这种不同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计划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由政府管经济,本质上是政治领导经济。与此相联系,整个文化也完全在政治的统摄之下,即完全以政治观点审视文化的功能和性质,使某些超功利特性的文化也被赋予了浓烈的政治功利色彩。既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治处于中心地位,而经济、文化活动则服从于政治整合社会的需要,要求将自身的活动限制在不损害社会政治整合的范围内。在这种社会结构中,人们对社会政治秩序的需要也就成了物质需要和生活意义需要的界限。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中,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不但很容易确立,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很容易发挥。因为人们从内心深处感到这是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是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硬性约束条件。离开它就难以满足和保持自身的物质需要,更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因为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和不发达的社会分工联系在一起的,经济难以承担对政治和文化整合的功能,社会结构的制衡需要凭借政治的整合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疑聚力,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容易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使政治思想文化具有突出的人生价值的内在根由。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如果撇开我国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内在联系在一起的问题暂时不论,就市场经济状态下的社会结构而言,政治无疑已经失去了在计划经济下的中心地位,经济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功能明显上升,人们的思想文化观点(包括思想政治观念)发生了某些质的变化,但经济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取得计划经济条件下政治活动所具有的那种对整个社会结构所具有的硬约地位,成为主宰整个社会的中心。因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整个社会以经济为中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指我们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以政治为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进步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而不是经济就是一切,经济支配人的整个社会活动,经济的价值取向就是人的整个价值取向,人完全变为“经济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足以保证人的生存,人们对更高水平的物质生活的需求,也就不足以成为限制人们对于社会秩序和生活意义需要的准绳。因此,在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中,经济、政治、文化诸活动领域之间的结构关系和活动功能之间的协合方式必然是非一体化的,而不会出现一个可以将其它领域溶合为一体的中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结构中心的丧失,经济、政治、文化就有了可以相对独立发展自身功能的可能性。但可能性并非现实性。经济、政治、文化相对独立发展也不是绝对排除三者之间相互制衡的关系。既要保证经济、政治、文化在各自领域相对独立的发展,又要寻求三者之间协合平衡的关系。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政治、文化三者关系的特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建构原则的特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生存环境所发生的这些质的变化及经济、政治、文化运行的特点,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它的建构原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