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千秋基业,是万世伟业,始终承载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其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来展开,从而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育人育才的实效。 一、立德树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高度重视人才对于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几十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把德育摆在教育的突出位置,是我们党抓教育工作的一个鲜明特征和基本经验。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7年,党的十九大在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判断后,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强调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①这实际上从培养目标的角度阐明了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推进教育工作的方向。 高等教育在我们国家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承担为党和国家育才造士的重要责任。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其育人育才的导向和效果直接关系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地位。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②在新时代,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首先要准确把握立德树人在高校各项工作中的根本性地位。 (一)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 人才培养,是事关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人才培养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③ 人才不是天然产生的,是培养出来的,需要经过一个教育、学习、成长、成熟的过程。从这一意义来说,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作为教书育人之地,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其中,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高层次专门性人才的责任。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院校的职责和功能不断地丰富和扩展,承担了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智库等多项功能,但高等院校的最根本和核心的任务始终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换言之,一流大学之所以成为一流,最根本的是拥有若干一流的学科,能够培养出具有崇高道德水准和高水平专业素养的一流人才。 (二)人才培养要坚持“立德”与“树人”的有机统一 “立德”“树人”思想在中国由来已久。早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就有这样的记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之所以将“立德”居首,是要强调一个人如果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成为后世效法的榜样,便能人格不朽。《管子·权修》中有“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的说法,其大意是说,种粮食是为当年打算,种树是为十年后打算,而培养人才则是为长远打算。 “立德”和“树人”的关系十分紧密。“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树人”是“立德”的目的和结果。“立德”和“树人”结合在一起,深刻地揭示了人才培养的规律,科学回答了育德和育才之间的关系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④。 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坚持“立德”与“树人”的有机统一,要做到四个方面:首先,要把“有德行”作为立德树人的灵魂旨归,要把人才的价值观培养放在高等教育重中之重的位置,改变那种重“器”轻“道”的理念,把价值观念的培养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之中。其次,要把“有才学”作为立德树人的重点目标,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并且引导他们用个人的专业能力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再次,要把“有根基”作为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立足中国国情、脚踏中国大地,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的现代文化浸润青年学子的心田,不断激发出他们的家国情怀,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帮助他们终身树立坚定的人民立场。最后,要把“有格局”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培养有“大格局”“大情怀”的人才,引导他们真正站在全球的角度、全人类命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思考人生,思考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