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纲领,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南。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对于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要下大决心,乘省里德育工作检查的东风扎实工作,认真落实好文件提出的各项要求,把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真正把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做为全面提高培养学生质量的根本性环节 (一)学校德育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发挥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教育和培养好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奠基工程,“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我们必须站在这样的历史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新形势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以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迫切要求德育工作更好地发挥对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对学校工作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 德育,担负着对青年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的重任,它是与智育教育并行的,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而德育则对其他两方面起着主导性、决定性的作用。有人认为,德育就是管好学习、管遵守纪律、管不打架、不出事的,这种认识是极其片面的。德育的内容是很宽泛的,不仅包括政治思想、立场观点,而且也包括道德、人格以及心理素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青年学生。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 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我们德育工作还是很不适应的。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增强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德育体系,克服“一手硬,一手软”和忽视德育工作的倾向。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未来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使他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培养他们具有适应新的环境的品质,如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时效观念、信誉观念、质量观念、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精神及意志、毅力、胆识等人格化的素质等等。这些素质的形成,应该说也主要靠德育途径来实现,由德育来完成。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德育的功能,以新的视野、新的高度,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树立全员德育意识,是落实德育文件的关键 《若干意见》中强调了要“进一步发挥全体教职工的育人作用”。为了实现这一要求,必须在全校教职员工中切实树立全员德育意识:德育工作绝不仅仅是从事思想政治工作这一部分人的事情,必须是由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这其中,教师最关键。教师要认真履行《教师法》规定的教书育人任务,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履行《教师法》就应自觉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重要的权力与义务。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工作也要明确育人职责,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育人体系。各级党政领导,各系、部、处都应把偏重发挥德育工作系统自身功能转向注重发挥学校整体德育功能上来。要在总结完善前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形成全员的德育意识,建立全方位的德育格局,使全校教育工作者,人人是教师,使学校整个空间处处是课堂,使学生事事处处受教育。 要切实把学校下发的“三育人”工作意见落实好,在全校尽快树立起全员育人意识。要努力创造一种以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主要内容的人人关心育人、个个参与育人,大家都来尽育人之责、献育人之策、出育人之力、为育人服务的全员育人局面,形成以育人为本、育人为荣、育人为乐的良好风尚。 (三)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是落实德育文件的重要措施 《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要在党委统一部署下,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要把德育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上。这较之从前德育工作以党委各部门及系统为主实施的做法是一个重大的转变。这种管理体制更科学、更实际、更便于操作。 学校的基本职责是育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直接或间接为育人服务的。离开育人,学校工作就失去了灵魂和存在的意义。抓住了育人,就抓住了学校工作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