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抓住农业、农村、农民工作这个大头,是各级党政组织的一项突出任务,而抓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关键又在于抓好农民教育问题。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给农村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为农村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农民教育问题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民教育的形式上、内容上、方式方法上求得突破,已是一个相当迫切的现实问题。二十年来,我们锡山市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通过党员冬训、主题教育等活动,通过以厂带村、以党带群等方法,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但是对照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这项工作还不够深入、不够广泛,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特别是对农村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疏导不够,化解力度不强。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去冬今春进行了大胆尝试,在全市范围内,集中一段时间,集中一定精力、集中一定的内容,广泛开展农民冬季教育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为了搞好农民冬教活动,我们从实际出发,设计确定教育内容,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农村、农民的实际情况,重点开展了四个专题教育和一个技术培训。四个专题教育是:邓小平理论和改革开放二十年发展成就教育、党的十五大及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教育、法制教育、精神文明教育,一个技术培训就是举办种、养、加致富技术培训班。在教育方法上,重点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一、充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电视、广播、文艺小演出进行形象教育。不少乡镇把农民冬教读本的内容编成电视讲座,利用镇有线电视,在本地新闻节目前安排冬教讲座,每讲重播几遍,两周左右时间结束;在电视荧屏上把冬教内容用游动字幕反映出来,让农民在家里边欣赏电视艺术,边接受思想教育;把冬教内容编成广播讲座稿,利用广播这一宣传教育阵地,集中一周左右时间安排播出,每一讲重播两遍。一些乡镇把冬教内容编成文艺演唱小剧本,让乡村业余文艺演出队到村头、场头进行巡回演出。自编乡土气息浓、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小节目,让农民在娱乐中接受教育,获得启迪。 二、充分采用面对面的形式,通过召开村民大会、骨干座谈、典型宣传进行集中教育。去年年底前,根据村组普遍进行换届改选的实际,按照农民冬教的内容安排,不少地方都以村为单位,召开村民大会,进行集中教育。同时利用农民群众身边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如十佳新事等配合教育,使冬教内容更生动,更实在,更富启迪性;召开村民座谈会,采取座谈形式开展教育培训。 三、充分利用宣传阵地,通过板报、图片、村务公开栏进行经常教育。把冬教内容编成黑板报材料,分期在村头、场地的黑板报上刊登出来,吸引群众去看;利用改革开放二十年成就图片展,配合农民冬教内容进行教育;利用村务公开栏,把冬教内容放进去,让农民在了解村务情况时接受思想教育。 四、充分发挥骨干的作用,通过骨干、窗口、党员责任区进行引导教育。不少地方认真组织冬教骨干,然后让骨干到其所在村庄的群众中进行冬教内容的辅导。同时,选择有基础的村组作为教育试点窗口,通过窗口的实践,用获得的经验去推动面上的农民教育。在自然村中,选择一些在发展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户作为教育的示范窗口,让他们先学,发挥示范、传播、辐射作用。积极拓展党员责任区的功能,发挥党员责任区的积极作用;通过党员先学一步,再去教育引导责任区内的农民提高思想认识。 农民冬教活动的开展,产生了积极效果: 通过教育,农民群众与村组干部之间求得了相知。开展冬教活动,使村组干部与群众之间增加了交流接触的机会,村组干部把心里话、实话讲给群众听,农民群众则知情达理,理解村组干部开展当前农村工作,担子重,很辛苦。一些村组干部反映通过冬教后,有些村民主动找他们谈家事,谈发展,交换意见,沟通思想,并表示信得过他们,理解他们、支持他们,因而更要努力做好工作,真正做到守土有责,造福一方。农民群众与村组干部相互理解了,村级组织的威信也提高了。 通过教育,农民群众邻里关系达到了相融。通过开展农村冬教活动,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沟通了群众之间的联系和感情。邻里团结状况得到了改善,村风民风得到了好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文明新风尚得到宏扬,出现了六多和六少:邻里之间相互关心的多了,相互支持的多了,相互往来的多了,相互信任的多了,相互交心的多了,相互商量搞好自然村卫生的多了;邻里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少了,相互之间见谁发财眼红的少了,相互之间勾心斗角的少了,门口筑坝拦路的少了,村头巷尾卫生没人管的少了。 通过教育,农民群众的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之间趋于相同。冬教活动使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思想意识与社会发展更适应了,对社会发展走向由看不懂转向看得懂,对改革开放中出现了新事物由不顺眼转向顺眼,对乡企转制由不理解转向理解,对发展个体经济有冷淡转向热心。不少农民群众认为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每一位农民都有责任,感到有责任为现代化建设出力气,有责任为发展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农民群众普遍认识到,不光要继续发展乡镇企业,而且要搞多种经营,主动参与种养加、产供销的龙型经济,在农村经济的各个领域创业绩,显身手。农民群众普遍树立了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全市新一轮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