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集团资产重组和资本经营案例研究(之一)

作 者:

作者简介:
唐宗焜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刘世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原文出处:
经济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1998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不完全资本市场中的企业扩张

      ——青岛海信集团的并购策略

      本文分析青岛海信集团兼并与收购案例,着重于对它的实际运作及其背景作实证的描述性分析,考察其在既存的现实环境中如何寻求企业扩张之路,以及它对企业制度改革和产业整合的影响。全文分四节。第一节是对青岛海信集团成长与扩张的基本经验的一个概括,第二节分析它在现实环境中并购策略的选择,第三节从资本经营与商品经营的关系考察企业并购的后续支撑,第四节简略揭示企业扩张面临的风险。

      一、高起点成长,低成本扩张

      青岛海信集团从一个地方国营小厂在90年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崛起,成为被列入国家重点企业行列的企业集团,它走的是一条高起点成长、低成本扩张的道路。

      青岛海信的前身青岛电视机厂建立于1969年,70年代生产黑白电视机和半导体收音机,80年代以彩色电视机为主导产品,90年代改组为企业集团,商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以其电子技术优势开发与生产的产品已有音像、家电、信息、通讯、计算机、元器件和光电产品七大门类。原青岛电视机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它的规模很小,直到1993年还只有38万台彩电生产能力。1992年新的企业管理层上任后,1993年就策划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实施企业扩张。1994年青岛海信集团公司成立后,就逐步从省内到省外推行企业并购。1997年4月, 该集团公司将其电视事业部(海信电器公司)经资产重组后独家发起成立的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青岛海信集团通过历年盈利积累、股市融资、企业并购和长期投资收益,净资产已从1993年6 月末的8913万元增长到14亿元。

      青岛海信的高起点成长表现在坚持“高科技、高质量、高水平服务”的企业发展战略,立足于增强自主开发创新能力的“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开发”三位一体的科技发展战略,“非世界一流技术不引进,非国内同行最好产品不生产”的产品定位,“先抢市场,后取利润,占领市场制高点”的营销策略,以八力资源为企业第一资源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以及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内涵的制度创新。这个高起点成长使企业的低成本扩张能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若没有高起点成长,企业并购就会成为盲目扩张,难以持久。

      青岛海信的低成本扩张表现在坚持“以我为主”的商业原则,从企业集团自身发展战略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并购目标和并购时机,设计并购结构,确立并购后的制度安排。这样,从1994年到1997年,它仅以不到3亿元的出资就达到了支配20多亿元资产的效果。 它的出资(基本用于增补流动资产资本金)相当于新建同等生产能力所需投资的不到20%。

      二、不完全资本市场环境中的并购策略选择

      善于把握当前我国企业并购的制度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以及产权交易供求态势,是并购成功的必要条件。其中,现实存在的不完全资本市场,对并购企业来说,既是障碍,又是机遇。障碍是由于制度、法律、政策等环境的缺陷,使本来可以按市场规则实施的企业并购往往难以实现。机遇是善于把握不完全资本市场的企业家,通过精心的策划,有可能绕过障碍,且利用这种市场特性,而实现低成本并购。

      何谓不完全资本市场?《改革》1997年第5 期发表的拙作《不完全资本市场的功能残缺》曾这样概述它的涵义:“所谓不完全资本市场,就是有行政机制进入或侵入的资本市场。换言之,它是体现计划经济本性的行政机制和体现市场经济本性的市场机制并存和冲突着的资本市场,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说是由行政行为控制市场行为、使市场行为从属于行政行为的资本市场。”可见,不完全资本市场是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特有的现象,它不同于市场经济中的不完善资本市场,后者只是由于竞争不充分和信息供给不足所导致的市场状态。

      面对不完全资本市场,企业往往为行政机制所困,但是,企业家如果善于处理,不仅能充分利用通过行政机制获得的市场资源(例如政府实行额度分配的公司股票发行与上市),也有可能将其有机会获得的行政资源有意识地导入其经营的市场轨道。后者不是理论的推论,已有经验事实证明。青岛海信的并购活动则为我们提供了又一个案例。

      1.目标企业的选择。从企业发展战略需要出发选择并购的目标企业,是企业并购成功的基础。我国各地在行政分割体制下重复引进、重复建设,建立了一大批电视机厂,绝大多数规模很小,更没有技术开发能力。它们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免陷于困境。这给并购企业无疑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青岛海信兼并的几家电视机厂以及同电视机生产相关联的企业,都是其扩大规模和开拓市场所需要的有效生产能力。例如,淄博电视机厂和贵阳华日电视机厂(其前身为贵阳电视机厂),都是电子工业部彩电生产定点企业,拥有从日本引进的彩电生产线及相关的仪器仪表,华日厂还有近年从美国环球公司引进的成套自动插件机,这两家企业各有25万台彩电生产能力,海信兼并它们,正是看中它们的设备及其生产潜力。抚顺金凤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拥有的原辽宁无线电八厂彩电生产线为海信所兼并,也具有30万台彩电生产能力;兼并后,通过三年技术改造,预期可达到60万台生产能力,将成为海信集团在东北地区的主要生产基地和销售基地。因无力偿还海信债务而主动要求兼并的山东电讯四厂(位于临沂市),初步具备黑白电视机生产能力,且当地劳动力价格低于青岛,海信将其兼并后,投入关键技术,略加改造,就成为海信的黑白电视机生产基地,而海信原来在青岛的黑白电视机生产所占用的场地就腾出来用于扩大彩电生产。青岛海信集团兼并青州无线电变压器厂是应其加盟要求而实施的,该厂是生产电视机用变压器的专业厂,原来就与海信有长期供货关系,经营状况良好;兼并后,它成为海信集团的元器件生产基地,产品不仅满足海信配套需要,而且还有出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