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企业制度下资本经营及其运作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乃怀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

原文出处:
福建论坛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1998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诺贝尔奖获得者施蒂格勒的研究表明,近百年来,进入世界500强的大企业,无一不是通过资本经营发展壮大的,苹果、微软、大宇、地中海俱乐部等公司就是成功的范例。它们正是在资本经营思想的指导下,从一个小企业发展壮大成为实力强大、资本雄厚的跨国公司(企业)。

      正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企业家们,也开始用审视的眼光逐步认识资本经营,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从1983年深圳宝安集团发行的中国第一张股票,1995年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总额为64097.45亿元;从1984年河北保定发生的中国首家企业兼并案,到1996年底全国1万多家企业被兼并,这一切使资本经营日益为人们所熟悉和认可。资本经营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崭新的运营方式,也是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经营运作的主题。

      一、资本经营与现代企业制度

      所谓资本经营,是指企业把所拥有的各种社会资源、生产要素(即资本)视为可以经营的价值资本,通过流动收购、兼并、重组、参股、控股等途径,优化配置,进行有效运营,以实现资本更大限度增值的一种运营方式。

      现代市场经济的中心问题在于搞活资本,追求资本所带来的利润更大化、价值更大化和效益更大化,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因此,笔者将针对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热点问题,阐述资本经营的必然性。

      (一)资本经营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必然

      1.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决定了企业要进行资本运营。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总结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1)产权清晰,使企业产生了开展资本经营的内在冲动,特别是股份公司在组建过程中,实现了由原始股产权进而到股权社会化的转变,实现了产业与法人产权进而与金融业的融合,从而在产权关系明晰的基础上完成了“产权革命”。因此,开展资本运营,提高投资回报率,实现资本的更大增值,就成为现代公司内在机制的重要功能和追求的目标。

      (2)权责明确,使企业经营者有了发挥才干的机遇。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出资者作为公司资产的所有者,并不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活动,而把它交给法人来经营,自己则享有投资收益权。而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自主地以公司法人财产承担民事责任,同时对资产保值、增值负责,这种权责明确,促使经营者能够冲破各种束缚,发挥自己的才干,放手经营法人资本,不断提高经营效果。

      (3)管理科学为企业资本经营提供操作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完全归位于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企业的自主实力与发展,而企业的竞争力主要是通过管理科学化、现代化而形成的。科学的管理手段和严格的管理规范,成为企业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基础,随着公司制度的确立,管理的内涵和实质也随之发生变比。它成为企业或公司资本运营高效运作的条件。

      (4)政企分开为企业资本经营提供了自主的动力。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政企关系发生了变化,由于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相分离,政府作为投资者与其他投资者一样,没有直接参与经营法人财产的权利,使政企分开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政府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通过营造市场环境、产业政策的引导,为公司实行资本运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种内在动力与外部环境的配合,使企业或公司的资本经营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2.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资本股权化、社会化和流动性的特点要求企业必须选择资本经营。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它们的产权(除国有独资公司外)都是以股权的形态存在的,具有分散性与流动性,特别是上市公司,其股权已分散到整个社会,股价与企业经营状况密切相关。股东为了能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率,必定十分关注企业的经营业绩。企业必须对资本经营给予充分的重视,要将实物形态的管理变为价值形态的管理,千方百计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本结构,使企业的全部资本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二)资本经营在搞活国有企业中的潜力

      我国国有企业的整体状况正在好转,但形势依然相当严峻。突出的问题是盈利水平下降、亏损严重,相当一部分国有资产仍在低效、无效甚至负效运营,大量的存量资产难以流动重组。据统计全国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面增加,亏损行业增多,工业存量资产中有三分之一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不少企业已不能正常支付职工工资。据国内贸易部商业信息中心统计,1996年全国606种主要产品中有147种产品生产能力过剩。更严重的是在大量资产闲置、流失的同时,企业资金严重短缺,国家投入不足,资产负债率达70%以上,许多企业背上了巨额利息的包袱。在三万多亿元国有资产中,需要盘活的国有资产超过一万亿元,而每年流动重组资产仅十来个亿。总体上讲,上述问题是由于缺乏资本经营观念,没有把闲置的资产剥离出来,通过产权的不断流动与重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结果。

      (三)资本经营在调整产业结构中的位置

      建国以来,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而且,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一旦形成为存量就凝固呆滞,难以流动和重组;用于投资的货币资本可以较自由地购买到新的投资品,却难以对固定资产存量进行重新调整;由需求结构变化引起的生产结构变动,主要通过追加投资来实现,而难以依靠企业间原有固定资产存量的流动和重组来满足;企业一旦成立便不能淘汰、转让,即使负债累累,也能在某种“保护”下继续经营,其结果是严重影响了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经济增长的质量。显然,我国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仅仅依靠投资增量结构的变动来调整,难度很大,代价很高。只有资产存量与投资增量联动,在用好投资增量的同时,大力推进资产存量的流动和重组,才是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可行之路,也是一条“成本低、效果好”的捷径。因此,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完全可能通过企业的资本经营来实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