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员工薪酬的影响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徐朝辉(1984-),男,湖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方向为公司金融(咸宁 437000);王满四(通讯作者),广州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广州 510000)。

原文出处:
中国软科学

内容提要:

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20年的数据,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员工薪酬的影响及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增加员工薪酬总额、员工人数和员工平均薪酬,提高员工薪酬外部公平性,却加大员工薪酬内部不公平。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提高了企业业绩,员工分享企业的租金份额提升进而导致员工薪酬总额增加;相比减少的低技能员工,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增了更多高技能员工,使得员工人数总量增加;相比员工人数总量,数字化转型对员工薪酬总额的边际贡献更大,继而增加了员工平均薪酬;高管凭借掌控的权力攫取了更多租金分享份额,扩大了员工与高管的薪酬差距,加大了员工薪酬内部不公平;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外溢均衡了行业内不同企业的市场租金,缩小了行业内企业之间员工的薪酬差距,提高了员工薪酬外部公平性。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23 年 01 期

字号:

      近年来,随着HPM视角下课例研究的深入开展以及一系列相关课例的发表,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开始关注HPM的教学理念、教育价值和教学策略.一般说来,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史料的方式有附加式、复制式、顺应式和重构式.除了附加式(介绍数学家的生平轶事、提供数学史阅读材料等)外,其他三种方式都与问题提出息息相关:复制式指的原始材料的直接采用(有时需要进行必要的语言转换),其中最主要的材料之一就是历史上的数学问题;顺应式指的是对数学史料的改编,包括对问题的改编;重构式是指借助一系列由易至难、环环相扣的问题串,再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因此,在HPM视角下的数学教学中,数学问题乃是数学史的最重要的载体.

      另一方面,近年来,高考数学卷中相继出现了一些涉及数学文化的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已有大量文献对这些问题做过分析.数学史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讨论高考数学文化题,都绕不开基于数学史的问题.尽管已有部分文献对数学文化或数学史问题进行了分类,但分类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论证、细化和修正.本文的研究问题是:如何从数学史料出发,编制数学问题?高考数学卷中涉及数学史的问题反映了问题提出的哪些策略?

      我们希望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数学史的问题提出策略”的分类框架,并用于部分高考试题以及高中数学典型问题的分析,为未来HPM视角下的课堂教学和试题命制提供参考.

      二、基于数学史料的问题提出策略

      美国学者希尔佛(Silver)等人的研究表明,根据已知情境或已知问题提出新问题的具体策略有四种:

      ·条件式策略,即改变给定情境的条件而保持其目标不变,提出新问题;

      ·目标式策略,即改变给定情境的目标而保持其条件不变,提出新问题;

      ·对称式策略,即将给定情境中的条件和目标互换,提出新问题;

      ·链接式策略,即以给定情境的目标作为已知条件,提出新问题.

      其中前两种策略即为所谓的“否定属性”(what-if-not)策略.如果给定情境是含有条件和目标(或结论)的数学史材料(主要是数学命题和数学问题),那么相应地,“基于数学史料的问题提出策略”也包含上述四类,从数学史运用方式上说,这四种策略都属于顺应式.但是,希尔佛在其研究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策略,并不考虑课堂教学的需求,而本文所说的“基于数学史的问题提出策略”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因而有其特殊性.对于含有条件和目标(或结论)的数学史料来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当数学史料完全满足课堂教学需求,即满足科学性、有效性、可学性、趣味性和人文性时,无需对其进行改编,因此,基于数学史料的问题提出策略应该包含“复制式策略”,即除语言翻译外,对情境、条件、目标(或结论)不加改编而直接采用.

      ·当数学史料部分满足课堂教学需求,但未能体现可学性、趣味性或人文性时,需要补充情境或对原有情境进行改编,但不改变史料中的条件和目标(或结论),这种策略称为“情境式策略”.

      ·针对一则数学史料,采用以上各类策略所提出的问题,都无法满足课堂教学需求,此时,教师需要同时改变史料中的情境、条件和目标(或结论),此时的策略称为“自由式策略”.

      对于不含条件或目标(或结论)的数学史料(主要是指概念定义、作图工具等),为了编制满足课堂教学需求的问题,需要设定条件或目标,此时的策略也属于“自由式策略”.

      因此,“基于数学史料的问题提出策略”至少有七类,见表1.

      

      例如,《九章算术》勾股章中设有如下问题(通常称为“勾股容方问题”):“今有勾五步,股十二步,问:勾中容方几何?”如果我们以该问题作为出发点,运用各种策略,分别可以提出以下新问题.

      问题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和12,求与该直角三角形具有公共直角的内接正方形的边长.(复制式)

      问题2: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空地,直角边长分别为5米和12米.现要在该空地上建一个面积最大的正方形花坛,求该花坛的边长.(情境式)

      问题3: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7米和25米,求与直角三角形具有公共直角的内接正方形的边长.(条件式)

      问题4:已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为a和b,求其内接正方形的边长.(条件式)

      问题5: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和b,则内接正方形边长为.你觉得古人是如何得到这个结果的?(条件式)

      问题6:已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为5和12,求其内接正方形的面积.(目标式)

      问题7:已知直角三角形内接正方形(与直角三角形有公共直角)的边长为,斜边为13,求直角边.(对称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