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变革视角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模式及路径

作者简介:
安家骥,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狄鹤,吉林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刘国亮,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长春 130025)。

原文出处:
经济纵横

内容提要: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加快推动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成为关注重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催生以需求为中心的商业理念、模式和业态,但同时需要更为高效的创新、研发流程和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从组织变革视角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产业布局的战略性变革、研发部门的结构型变革、生产销售的流程主导变革和以人为中心的变革等路径来实现。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战略端,应搭建以优势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生态协同平台;在结构端,要培育行业创新生态,强化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的财税保障;在流程端,要大力推广以数字驱动的柔性生产新模式;在人才端,要一体推进研究导向型与应用实践型人才培养。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22 年 07 期

字号: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造社会财富最主要的渠道。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制造、柔性制造、智能制造等日益成为产业革新的趋势。尤其是在全球新一轮产业技术革新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制造业企业都在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抢先布局工业大数据平台和产业生态。与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不同,我国在工业化还未完成时就迎来了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浪潮,面临实现工业化和加快数字化的双重历史使命,这给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带来一定挑战。但同时,凭借在移动互联网、共享经济、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和市场规模等方面的先发优势,我国制造业也迎来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其中特别强调了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1]在企业自主创新和国家政策扶持下,国内一些传统制造业企业以数字化网络化发展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营造创新生态和培育系统性创新能力为重点,把握政策机遇窗口期,推动产业新动能形成。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组织变革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和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不同行业企业积极进行战略性、结构型、流程型、人本型组织变革,大力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探索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制造强国战略实现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路径。

      二、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趋势与组织变革关键要素挖掘

      “十四五”时期,我国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更丰富的数据资源、更健全的基础设施、更灵活的资本工具和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机遇,但同时也对制造业企业提出更高标准,对企业的组织变革提出更新要求。[2]

      (一)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

      1.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将有力提升土地、劳动力、技术和管理、数据信息、资本等要素的配置效率,为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持续拓展空间。[3]新一代感知、传输、存储、计算机技术加速融合,将激发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交叉创新融合,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工业大数据、信息物理系统、工业云、智能机器人、工业核心软硬件、物联网等将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优势技术,也是未来一个时期的投资热点,将进一步带动安全、移动、泛在、高速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农业、能源等重要民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拓展投资空间。数字化穿戴、互联网汽车、智能家居等新产品不断涌现,开辟了制造业发展的新领域。服务型制造业快速发展,从而推动我国制造业企业加快从传统单一制造环节向供销两端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加速迈入产业链中高端。

      2.催生以需求为中心的商业新理念、新模式和新业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催生更多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4]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要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为重点。在买方市场,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愈发多样,对制造业企业的定制化生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个性化定制是传统工业过渡到智能制造阶段的重要标志,利用智能工厂建设,可有效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实现产销动态平衡,解决制造业存在的竞品集中和产能过剩问题。企业创新的组织流程和资源配置方式正通过互联网,从以生产者为中心的“刚性”逐步向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柔性”转变,企业愈发需要提升深度挖掘和快速感知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

      3.加速创新和研发流程变革。互联网开放、共享、协同、去中心化的溢出效应,将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在创新和科研主体、流程及模式上产生深刻变革。[5]3D打印、工业互联网、开源软硬件、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将带动创业类企业,特别是创新型组织日趋分散化、创客化和小型化,各种面向不同体量企业的创新平台持续激发活力,支持创业创新的产业生态圈逐渐完善。同时,随着网络化协同创新的兴起,企业将借助工业互联网或云平台,推动企业间协同研发,打破地域界限,有效降低创新成本。各种技术创新的叠加将带来迭代创新和众创、众包等新的创新模式,大幅拓展科研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范围,促进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

      4.培养复合型人才。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加速融合,对兼具数字信息技术和制造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产生很大需求。[6]我国有着庞大的工业化人才和信息化人才储备,但适应产业转型发展的领军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短缺,严重制约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随着政府的重视和政策的倾斜,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强校企合作,特别是企业内部培训,进而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将是未来趋势。同时,企业应建立复合型人才的考核评价体系,营造公平、自由、竞争的制度环境,切实提高技术人员的薪酬待遇,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人才的多元培养。

      (二)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组织变革要素挖掘

      1.企业布局的战略性变革。数字化转型将拓展制造业企业新的发展空间,制造业企业应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以优势项目为核心,聚焦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积极布局新兴产业,拓展上下游及产业生态圈,建立完整的自主可控产业链,并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