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落差与组织重构

作者简介:
江诗松(1981-)(通讯作者),男,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ssjiang@whu.edu.cn;毛栋哲(1995-),男,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龚丽敏(1981-),女,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武汉 430072);王炯(1997-),男,爱丁堡大学经济系硕士研究生(英国爱丁堡EH89JS)。

原文出处:
外国经济与管理

内容提要:

绩效落差是指企业的实际绩效与其期望水平的差距。虽然绩效落差是企业经常面临的现实问题,但是企业在出现绩效落差时是否需要重新调整其组织要素和架构?相关的实证研究并没有取得一致的结果。其原因可能在于,企业对绩效落差的反应不仅与某个时点的绩效落差强度有关,而且与绩效落差持续的时间有关。本文基于威胁刚性理论,认为企业在面临持续的绩效落差的威胁时,管理者会产生心理压力和焦虑,降低其灵活应对组织困境的意愿和能力,采取更保守的管理措施,从而抑制了组织重构。本文根据中国化学制药行业2007-2017年81个上市公司的454个有效观测值和手工收集的组织重构数据,研究证实企业绩效落差持续时间的增加会抑制其组织重构活动;并且在纳入企业绩效落差持续时间变量后,本来显著的绩效落差强度变得不再显著。这表明企业绩效落差持续时间是影响组织重构的一个更重要的因素。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组织冗余和行业成长能够缓解企业绩效落差持续时间对组织重构的抑制效应。事实上,在高组织冗余的情形下,持续的企业绩效落差对组织重构的抑制效应转变成了促进作用。本研究从动态的视角为企业绩效落差如何影响其组织响应行为提供了更具整合性的解释。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22 年 02 期

字号:

      绩效落差是指企业的实际绩效与其期望水平(aspiration levels)的差距(Greve,2003)。在VUCA情境下,绩效落差日益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企业在面对绩效落差时将如何反应?这是绩效反馈文献关注的基本问题(Greve,2003;Tyler和Caner,2016;Ref和Shapira,2017;Kuusela等,2017;Eggers和Kaul,2018)。然而,相关的实证研究并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有些研究发现,绩效落差会带来更大程度的搜索、变革和冒险(Greve,2003;Chen和Miller,2007);另一些研究则表明,绩效落差会使组织行为趋于僵化,比如企业的竞争进取性更低(Ferrier等,2002)。造成上述分歧的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企业对绩效落差的反应不仅与特定时间点的绩效落差强度有关,而且与绩效落差持续的时间长短密切相关(Yu等,2019;Iyer等,2019;李溪等,2018)。从现实来看,持续的绩效落差和持续的亏损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例如,在成立时间超过三十年的“老”企业中,约有23%是连年亏损的僵尸企业(聂辉华等,2016);在获得风险投资支持的“新”企业中,连年亏损的企业也屡见不鲜,甚至进一步引起对风险投资伤害经济发展的反思(Mirhaydari,2018)。然而,关于负面绩效反馈持续时间的影响,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证方面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Shinkle,2012;Yu等,2019)。

      心理学研究早已认识到绩效持续时间对决策和行动的影响(Greve,2003;Chen和Miller,2007)。随着绩效落差持续时间的延长,管理者的压力和焦虑也与日俱增,这与威胁刚性理论(threat-rigidity theory)的观点不谋而合。威胁刚性理论指出,组织管理者在面对威胁时会产生压力和焦虑,进而导致依赖既有惯例的反应(Staw等,1981;Greve,2011;Shi等,2018)。本研究基于威胁刚性的视角,关注绩效落差持续时间对组织重构的影响。组织重构是指组织系统某些要素和组件的重新设计(Karim,2006)。之所以关注组织重构,是因为在已有研究中,企业在应对绩效落差时的各种反应和行为[包括研发、创新、并购、新市场进入、组织重大发明(Greve,2003;Tyler和Caner,2016;Ref和Shapira,2017;Kuusela等,2017;Eggers和Kaul,2018)]时,都需要以组织重构为前提,或者是伴随着组织重构。

      本文认为,随着绩效落差持续时间的延长,组织管理者的压力和焦虑情绪会与日俱增,从而降低其信息处理的意愿和能力,而组织重构又需要相当的信息处理水平,因而抑制了组织重构行动的实施。本研究从内部资源和外部机会分别探讨了组织冗余和行业成长是如何缓解威胁刚性机制的作用的,使用的是化学制药行业2007-2017年81个企业454个有效观测值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并且完全通过手工收集了相应的组织重构数据,实证分析结果支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本文的一个很有趣的发现是,在纳入企业绩效落差持续时间变量后,本来对组织重构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的绩效落差强度变得不再显著,这表明企业绩效落差持续时间是影响组织重构的一个更重要的变量。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贡献包括:首先,关于绩效落差如何影响企业的反应,本文基于威胁刚性视角提出了更加一致的理论机制。以往的相关研究文献主要基于企业行为理论,不同研究结论之间存在冲突和分歧。其次,通过关注绩效落差的持续时间,本文从动态的视角为企业绩效落差如何影响其组织响应行为提供了更具整合性的解释。大多数相关文献属于静态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本文响应了近期关于将时间维度整合进组织研究的倡议(Yu等,2019)。最后,本文丰富了组织重构以及动态能力的前因研究,对于相关企业实施组织重构以及培育动态能力具有启发意义。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威胁刚性理论

      威胁刚性理论旨在解释企业在面临内外部威胁时管理者出现的依赖已有组织惯例的心理和行为反应(Staw等,1981),这里的威胁是指“个体、群体或组织感知其切身利益即将受到负面影响的情况”(Amabile和Conti,1999)。Staw等(1981)最早提出了个体、群体以及组织层面的威胁刚性视角。根据威胁刚性理论,不同层面都离不开心理学机制的作用。当组织面临外部威胁时,组织刚性即依赖已有组织惯例的倾向趋于增强,这在极端情境下会导致组织瘫痪(George等,2006)。具体而言,威胁会引起两种反应机制(Staw等,1981):一是管理者处理信息的意愿和能力。管理者会限制信息处理能力,包括缩小注意力范围、简化信息编码或是减少信息获取渠道,并依赖已有的知识经验。二是与管理层的控制范围有关。管理者的权力和影响力将变得更加集中。早期的威胁刚性理论关注外部环境给企业带来的威胁,后来,Greve(2011)转向企业内部的威胁,将企业绩效落差视为一种威胁,并发现当出现业绩落差威胁时,小企业比大企业变得更加刚性。最近基于威胁刚性理论的研究开始增加,例如,卖空者对高层管理人员构成威胁从而会伤害企业的增长前景(Shi等,2018),环境敌对性带来的威胁会导致创业倾向急剧下降(Kreiser等,2020)。总之,威胁刚性理论可以解释组织在面临内外部威胁时的组织反应。以下采用威胁刚性理论来阐述企业绩效落差持续时间对组织重构的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