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生态系统中的参与者战略:互补与依赖关系的解耦

作者简介:
王节祥,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陈威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江诗松(通讯作者),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刘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原文出处:
管理世界

内容提要:

已有研究较多关注作为生态系统主导者的平台企业战略,而将平台生态系统参与者视为同质化、被动接受治理安排的个体,这难以解释平台生态系统内参与者多样化的战略选择及其绩效差异。本文突破参与者被动性假定,分析其如何发挥战略能动性,处理好与平台企业的关系进而提升绩效的机理。通过对3家生态参与者企业6个战略过程单元的嵌入式案例研究,本文发现:生态参与者单纯提升对平台企业的互补性或降低对平台企业的依赖度,并不能为其带来高绩效。因而,已有生态系统研究惯常采用的互补性理论或传统双边关系研究惯常采用的资源依赖理论,均无法完全解释平台生态系统参与者的战略行为和绩效差异。本研究通过构建“互补—依赖”整合分析框架,发现参与者对平台企业的互补性和依赖度存在同升同降的耦合困境。参与者战略的关键是要在提升互补性的同时降低依赖度,即实现解耦方能提升绩效。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归纳出三大解耦战略,包括多重身份战略、多栖定制战略和平台镶嵌战略,并揭示了三大战略提升互补和降低依赖的解耦机制。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21 年 05 期

字号:

       一、引言

       平台生态系统(Platform-based Ecosystem)是由平台企业设定界面规则,开放架构吸引参与者进入,共同为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结构安排(Adner,2017;Jacobides et al.,2018)。对于大量企业而言,在大平台生态“赢家通吃”的格局中(苏治等,2018),自建平台生态极为困难。为了获取生态快速扩张的红利,加入已有平台生态系统,成为生态参与者不失为明智之举(Cenamor et al.,2013)。然而,并不是所有参与者都能从生态发展中获利。事实上,平台生态系统内参与者的绩效是高度分化的。一部分参与者大获成功,例如依靠淘宝平台发展起来的三只松鼠、韩都衣舍等淘宝品牌;而另一部分参与者则在盈利边缘挣扎,有些甚至被平台主所“封杀”(Zhu,2018)。由此,本文关注的问题是,平台生态系统参与者实施何种战略才能为其带来高绩效?

       已有研究主要从平台企业这一主导者视角分析其竞争和治理策略(Gawer and Cusumano,2002;Eisenmann et al.,2011;罗珉、杜华勇,2018;朱晓红等,2019),而将参与者视为同质化、被动接受治理安排的个体,这难以解释参与者多样化的战略选择和绩效差异。实际上,生态参与者是能动主体,与平台企业存在竞合互动(Hoffmann et al.,2018),参与者会根据战略情境的演变选择差异化的响应战略(Jacobides and Winter,2012)。尽管已有少量研究开始关注参与者战略(Zhu,2018;Zhu and Liu,2018),但这些研究并未系统剖析参与者应该如何处理与平台企业的关系、战略选择的逻辑及提升绩效的机制。从生态参与者视角出发,研究其在平台生态系统中的战略选择是已有研究的重要缺口(Mcintyre and Srinivasan,2017;Tavalaei and Cennamo,2020)。

       由于平台生态系统是权力高度不对称的结构安排,参与者要提升绩效必须对互补性和依赖度进行整合考量。已有研究认为,平台生态系统的核心特征是互补性(Teece,2018;Jacobides et al.,2018),参与者对平台企业的互补程度越高,越能为生态创造价值,自然就能获得高绩效。然而,实践中广泛存在“参与者为平台企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但不一定能够获得更高绩效”的现象,例如蘑菇街作为导流网站不断提升运营效率,为淘宝及其所领导的生态创造了更多的价值,却遭遇了来自淘宝的“封杀”。事实上,参与者要提升对平台企业的互补,意味着参与者要在与平台企业的合作关系中进行大量的动机性投资(Emerson,1962),这会同时提升参与者对平台企业的依赖度。参与者处于权力非对称的弱势地位,缺少议价能力(Bargain Power),即便其对平台企业高度互补,也不能从平台企业所领导的生态系统中获利。进一步,参与者如果想降低对平台企业的依赖,意味着需要减少动机性投资,这就会减弱参与者为平台生态开发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从而降低对平台企业的互补。在平台生态系统权力不对称情境下,平台企业将会对参与者实施排他性政策,逼迫参与者加大对本生态的投入。由此,参与者容易陷入提升互补就会提升依赖、降低依赖就会降低互补的耦合困境,处于左右为难的不利位置。可见,生态参与者提升绩效需要整合考量互补性和依赖度,关键是要在提升对平台企业互补的同时,降低对平台企业的依赖。

       综上,生态参与者要打破对平台企业互补和依赖的耦合困境,同时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和价值获取能力,方能提升绩效。具体而言,就是参与者采取何种战略既能提升对平台企业的互补,为平台企业及其所领导的生态创造价值;又能降低对平台企业的依赖,提升自身的议价能力,顺利从平台企业所领导的生态中获取价值?本文将这种战略概念化为解耦战略(Decoupling Strategy)。解耦一词最早来自计算机系统理论。其思想是,可以通过解除系统不同模块间关联变化的耦合关系来降低系统复杂度①。本文解耦战略指参与者解除对平台企业互补和对平台企业依赖间的关联变化。鉴于生态参与者视角的研究较少,本文采用归纳性案例研究方法(Eisenhardt,1989;Graebner and Eisenhardt,2004)。以电子商务这一参与者行为十分丰富的平台生态系统为研究情境,对3个生态参与者企业进行案例分析。每家企业选择绩效高和绩效低两个不同的战略过程单元进行复制和比较,识别生态参与者战略及其与绩效之间的关联。本研究最终归纳出多重身份、多栖定制和平台镶嵌三大解耦战略,并揭示了三大战略提升互补同时降低依赖的解耦机制。

       二、理论基础

       平台企业采取开放架构吸引多样化种群进入,形成平台生态系统(Eisenmann et al.,2011;Cennamo,2016)。生态系统内的企业不是独自为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而是与生态内其他主体一起共同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其中,平台企业扮演着基石(Keystone)作用(Iansiti and Levien,2004;Ozalp et al.,2018)。因而,已有研究较多关注平台企业战略(Cenamor et al.,2013;Zhu,2018),对参与者在生态系统中如何进行战略定位、能动处理与平台企业的互补和依赖关系缺少剖析(Mcintyre and Srinivasan,2017)。

       (一)参与者对平台企业的互补

       生态系统的核心特征是互补性(Adner,2017;Jacobides et al.,2018)。参与者与平台企业的关系首先体现在互补性。最早在管理学研究探讨互补性的是Teece提出的PFI(Profit from Innovation)框架,其中关键概念是互补性资产(Teece,1986)。互补性资产是指实现核心技术创新的关键配套资产。PFI框架的核心观点是,由于独占性机制执行成本高、主导设计容易模仿,企业要从创新中获利,占据互补性资产极为重要。互补性资产的概念与互补性是一体两面,前者强调价值获取,后者则强调价值创造。Jacobides等(2006)将互补性解读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资产相互适应的程度,即两者结合所产生价值的高低程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