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演化中价值共创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胡海波,男,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是创新与战略管理,电子邮箱:13133817079@163.com,江西 南昌 330032;卢海涛,男,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数字化创新,电子邮箱:2232291095@qq.com,江西 南昌 330032

原文出处:
经济管理

内容提要:

本文以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演化中的价值共创为主线,以仁和集团为案例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基于数字化赋能视角,分析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演化不同阶段价值共创的主体及类型演变。研究发现:(1)结构赋能和资源赋能作用于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演化的每个阶段,相互之间能够实现协同驱动和共享识别;(2)数字化赋能视角下的企业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消费者、利益相关者、所有社会与经济参与者四大主体参与价值共创的演化,相互间呈现二元互动、第三方承接和互动共享关系;(3)数字化赋能促进商业生态系统演化,进而影响共创的价值由交换价值向平台价值、社会价值演变。本文研究结论深化了对数字经济推动下的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演化中价值共创特征的理解,也从数字化赋能视角为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演化中的价值共创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机制。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18 年 11 期

字号: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互联网+”的概念,着重提到要求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如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与现代制造业的结合,促进我国产业的健康发展。新一代的数字化技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开启了广泛的互联互通,并且促成了以鼓励参与、同侪驱动为特色的、开放式的新权力(Heimans和Timms,2014)[1]。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数字化技术对商业领域的影响(Du等,2016[2];胡海波等,2017[3])。受限于研究情境,目前学界对数字化技术在商业情境下的赋能影响研究才刚刚兴起(Leong等,2016[4];罗仲伟等,2017[5])。在现有的文献中,关于数字化赋能的研究主体更多关注于组织或单个企业,很少有从生态系统这个层面出发的研究(Bharadwaj等,2013)[6]。价值共创作为商业生态系统的鲜明特征(崔淼和李万玲,2017)[7],能够实现商业生态系统内部的资源、能力和创新整合(Rong等,2013)[8],为解决数字化情境下的商业生态系统演化提供理论依据。

      因此,本文以仁和(集团)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和集团”)为案例研究对象,从数字化赋能的视角研究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演化中的价值共创,试图从数字化赋能的理论视角打开商业生态系统演化中价值共创的“黑箱”。本文具体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探究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赋能的相互作用情况;其次,总结商业生态系统演化中各个阶段价值共创主体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最后,总结概括数字化赋能视角下企业商业生态系统共创的价值。

      二、文献综述与分析框架

      1.数字化赋能

      赋能指个体或者组织对客观环境与条件拥有更强的控制能力来取代无力感的过程(Perkins和Zimmerman,1995)[9],人们可以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组织实践活动来提升自我效能(Conger和Kanungo,1988)[10]。数字化赋能指的是数字驱动商业创新和社会创新中所带来的消费化效应和变革化效应(潘善琳和崔丽丽,2016)[11],能够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电子商务平台从而使员工受益(Ying等,2018)[12],进而推动事情向有利的方面发展。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赋能将应用于更多的流程和业务合作伙伴(Du,2010)[13],为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的视角。

      在现有的研究中,更多地将赋能的过程划分为三个关键维度,即结构赋能、心理赋能和资源赋能(Spreitzer,1996[14];Leong等,2015[15])。结构赋能是指通过改变情境条件进行授权,着重于提高客观的外部条件(如组织、机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来给予公众采取行动的力量(Thomas和Velthouse,1990)[16],主要体现为对渠道、政策等方面的变革过程。心理赋能主要针对改善社会心理、内在动机或个人主观动因(如自信、自我意识、武断)(Leong等,2015)[15],主要聚焦于如何改善社会心理与增强内生动机等主观感受(Christens,2012)[17]。资源赋能强调资源的获取、控制和管控能力(Jacques,1995[18];Lee和Koh,2001[19]),目的是为了使资源所有权与控制权被真正赋予到位(Jacques,1995)[18],主要体现为资源的整合过程,然而在国内外现有的文献中,更多的研究是基于单一维度对赋能进行分析(Leong等,2015)[15],未能考虑赋能多维度的特征(Hur,2006)[20]。数字化赋能强调企业在数字化技术下的赋能行为,因此,数字化赋能过程的分析依然包括结构赋能、心理赋能和资源赋能三个维度。

      2.商业生态系统

      商业生态系统是指由消费者、供应商、主要生产者、金融机构、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等组成的相互支持的扩展系统(Moore,1998)[21]。随着研究情境的变化,数字化情境下的传统企业转型过程中,商业生态系统构建逐渐成为热点(夏清华和陈超,2015)[22]。Moore(1996)[23]构建了一个主要由消费者、市场中介、供应商和企业构成的商业生态系统结构模型。Garnsey和Leong(2008)[24]将商业生态系统视为业务的直接交易环境,除了价值链上下游的主体,还包括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对手、合作伙伴、监管机构等。

      在商业生态系统的阶段划分上,Moore(1993)[25]将商业生态系统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产生、扩展、领导、死亡或自我更新四个阶段。在产生阶段,企业寻找目标市场,完善自身的产品和服务,建立竞争壁垒;在扩展阶段,企业通过提供共享的产品或服务建立合作框架,吸引其他参与者加入生态系统中,建立与其他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在领导阶段,企业通过引领系统内部的创新成为系统的领导者,为系统提供技术和产品基础,领导并协调系统内部成员的协同发展;在死亡或自我更新阶段,企业通过再造和组织变革实现生态系统的组织更替。目前关于商业生态系统研究的静态研究较多,在此基础上,可对商业生态系统进行阶段划分(崔淼和李万玲,2017)[7],从动态的角度研究每个阶段的变化(Attour和Barbaroux,2016)[2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