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影响过度投资吗

作者简介:
王化成,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公司财务、管理会计; 张修平(通讯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司财务; 高升好,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IPO、SEO、公司财务

原文出处:
南开管理评论

内容提要:

本文以沪深两市2007-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企业战略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战略对过度投资具有显著影响,相比防御型企业战略,进攻型企业战略与过度投资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本文发现,高管权力和企业现金持有水平能显著影响企业战略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高管权力越大,相比防御型企业战略,进攻型企业战略与过度投资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企业现金持有水平越高,相比防御型企业战略,进攻型企业战略与过度投资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本文的研究丰富了企业战略、过度投资等相关领域的文献;同时,对于如何降低企业过度投资水平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16 年 10 期

字号:

       什么决定了企业的投资效率一直是公司投资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现有研究立足于委托代理理论,从企业外部治理环境、内部治理机制、企业内控机制、企业自由现金流、企业产权性质、高管背景特征、高管权力[1-6]等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探究。然而,这类研究忽视了企业战略的异质性,尚未考虑过企业战略可能对企业投资效率产生的影响。

       企业战略不同意味着企业目标、盈利模式与组织结构等方面的不同。[7,8]Miles等[7,8]依据企业产品和市场的更新速率[9]将企业战略类型细分成三种:防御型、进攻型和观望型。Bentley等[10]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利用财务数据计算出三种不同的战略类型。防御型企业集中于固定的产品和服务市场,通过保证价格、产品和服务质量来确保其核心竞争优势,进攻型企业热衷于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力争在行业当中保持领军者的地位,观望型企业则介于二者之间。企业战略不同,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利益不对称程度会产生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会影响到管理层投资决策的目标函数(动机)和决策空间。具体而言,与防御性企业相比,进攻型企业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与利益不对称程度更强,管理层目标函数导致其更有可能进行过度投资,且决策空间也更大。因而,本文认为,与防御型企业战略相比,进攻型企业战略主导的,高管更可能进行过度投资。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以2007-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参考管理学领域的战略类型划分方法,[7,8,10]实证检验了企业战略对过度投资的影响。本文认为,企业战略对过度投资的影响情境依赖于高管权力和现金持有水平:高管权力越大,相比防御型企业战略,进攻型企业战略与过度投资的正相关关系越显著;现金持有水平越高,相比防御型企业战略,进攻型企业战略与过度投资的正相关关系越显著。基于此,本文通过实证模型,试图考察高管权力和现金持有水平的调节作用。

       实证结果表明,相比防御型企业战略,进攻型企业战略与过度投资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同时,高管权力大小和现金持有水平的高低均会影响二者的关系,企业战略对过度投资的正向作用是情境依赖的:高管权力越大,相比防御型企业战略,进攻型企业战略与过度投资的正相关关系越显著;现金持有水平越高,相比防御型企业战略,进攻型企业战略与过度投资的正相关关系越显著。

       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现有过度投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多关注企业的外部环境、公司治理以及财务状况等公司特征”[1-4]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而忽略了企业战略对投资决策可能存在的影响。本文结合战略理论与财务理论,以企业战略异质性为切入点,探讨了企业战略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丰富了影响企业过度投资因素方面的已有文献;第二,本文检验了高管权力以及企业现金持有水平对企业战略和过度投资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探讨了这一关系在不同企业情境下的差异,进一步丰富了高管权力及现金持有方面的相关文献。

       一、文献综述

       1.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因素

       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根本原因在于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利益不一致产生的代理问题。管理者为了扩大企业规模、建立商业帝国等私利,倾向于把自由现金流留在企业投资净现值为负的项目,这种行为即为过度投资。[1]Richardson[2]通过研究进一步证明,过度投资行为往往集中出现在自由现金流水平较高的企业中。此后,国内外文献主要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围绕企业内外部环境和管理者等角度探讨了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因素问题。

       企业内外部环境角度的文献主要探讨如何缓解股东与管理者冲突、降低代理成本、抑制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从企业外部治理环境来看,地区市场化程度和法制化程度等的改善能够对管理者产生监督与制衡作用,有助于遏制管理者滥用超额现金,进而抑制企业过度投资行为。[11]黎来芳等[12]也进一步证明,企业外部治理环境如投资者保护水平能够有效抑制企业过度投资。企业内部环境方面,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够对管理者进行监督和制衡,进而抑制管理者的过度投资行为。例如,股东行为治理、董事会治理以及利益相关者治理对抑制过度投资积极有效。[13]在大股东绝对控股条件下,大股东持股比例不断增加会缓解过度投资行为;当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进行监督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也会得到缓解。[14]向锐[15]通过研究发现,CFO进入董事会后,其执行能力得到提高,有助于抑制企业投资过度。管理者激励机制作为公司内部治理的一种重要机制,也会影响到过度投资行为。已有研究表明,激励机制的完善能够抑制过度投资。[16,17]而当企业对管理层激励水平不足时,管理层会利用过度投资在未来获得更多货币性薪酬。[18]同时,管理者激励机制的不合理也会导致过度投资问题,如当管理层激励以股权为主时会进行较多的过度投资。[19]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在制度安排,能够有效限制管理者出现不恰当投资行为,同时激励管理者做出最优的投资决策,防止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20]方红星等[5]研究进一步表明,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均可以抑制企业过度投资行为。此外,有学者从企业信息环境的角度研究发现,当企业财务报表质量较高时,企业过度投资行为较少。[21]

       另一方面,一些文献基于管理者角度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作为企业财务行为的决策者,企业管理者直接影响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企业管理者的特征不同,企业过度投资程度也会不同。姜付秀等[3]研究发现,管理者背景特征对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具有差异性。谭庆美等[22]指出,管理层综合权力越大,过度投资越严重。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外,Malmendier等[23]以及王霞等[24]基于行为金融理论,探讨了管理者心理偏差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导致过度投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