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存量”远比“上市”重要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晖明 张捷 复旦大学

原文出处:
探索与争鸣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1997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编者按

      在深化企业改革的进程中,由独立的生产经营意识发展而来的资产经营思想已被重视。但在具体操作存量重组和企业重组时,还有些不同看法。尤其对存量要素在世界空间范围内重组和流动的意义,大致有乐观和担忧等几种看法。本刊登载下列两篇文章就此问题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不同的观点,以期使读者作出更全面和成熟的思考。

      伴随改革的深化,企业的市场意识不断增强,在生产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资产经营的问题,表明企业经营理念的变化和经营素质的提升。但是,在普遍的资产经营热中,人们似乎并未深究资产经营的确切含义,因而在不同场合和不同当事人的脑子里,资产经营并非说的同样的事。因此,很有必要澄清一下对资产经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找到目前可操作的工作重点。

      资产经营问题的提出

      资产经营是一个对应于生产经营而提出来的新的概念,其背景是因为我国企业在传统体制下只是按上级指令行事,不需要自己筹划产、供、销和人、财、物,企业的功能停留在作为社会大工厂的加工车间这一层面上。传统体制下,经济运行排斥商品货币关系,企业运行完全纳入行政性轨道,外部环境不会产生对企业追求盈利的刺激,企业缺乏自觉调整要素组合、提高产出效率的内在冲动,况且,企业没有自主调整产出组合的权力。因此,在我国传统体制下的经济运行,实际上不存在企业,或者说几乎不存在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取向与引进市场机制的努力,使我国经济生活中的资源配置机制逐渐发生变化,政府向企业直接下达生产计划逐渐减少,以至于最终彻底放弃;从向企业让利放权启动的国家与企业关系的调整,经过了利润留成、利改税、承包制和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渐次推进的改革深化,到最终明确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独立性,逐渐激发起企业自主筹划生产销售的自主意识。与此相联系,企业运营的环境条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工商管理从审批制向登记制的转轨,使企业经营门类扩展,调度外部资源的灵活性大大提高,企业组合利用可控生产要素有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尤其是市场体系的发育,为企业提供了生产要素使用的“影子价格”体系,为企业寻求资源利用的结构优化提供了依据。企业凭借法人财产权的独立性,施展自主经营的权力,使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存理性得到强化,企业经营的视野大大拓展。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我们的企业过去只熟悉生产管理和经营,缺乏完整的经营功能,因此,在生产经营意识得以确立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资产经营,以强化企业的经营意识,健全企业的经营功能,使资产经营成为一项与生产经营并列的命题,以引起企业经营者的特别关注,促成完整的经营理念的确立。

      资产经营的确切涵义

      如何给资产经营下定义,资产经营的涵义究竟是什么?首先,资产经营表现为企业对既有可控生产要素的配置能力,也就是理财的能力。倘若我们从企业财务帐户出发,既有的可控生产要素在企业财务帐户上都表现为一定的价值量(资金数量),它又分解到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反映各种不同的占用投向。因此,既有的存量资产的配置是否达到最优结构和比例关系,需要有资产经营的意识和眼光去评价。比如,自有资金与借入资金的量的比例关系、科研投入与日常运营的关系、固定资金与流动资金的关系等等,需要根据产品特点、市场竞争态势和融资能力等加以科学配置,从而使既有可控资源取得最大产出。这是资产经营最基本的内容。

      正是在这种能力得以形成并不断巩固的基础上,才有如何迅速扩张企业的资本能力,更多地筹集生产发展所需的资金,提高产出能力和规模经济,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能力,以及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等进一步发展的问题,通过运用金融手段如发行股票、可转换债券、或运用租赁、抵押、收购、兼并等手段迅速扩张企业资本实力和企业规模,迅速把企业做大。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的诸多大企业的成长史均表明,企业的发展只有通过资产经营手段才能迅速做大,才能实现超常规增长。这是资产经营第二个方面的内容。很显然,它与第一方面的内容相呼应,以第一方面的内容即企业拥有较强的理财能力为基础。否则的话,连既有的可控要素的利用都不能充分,还考虑扩张能力干什么呢!

      进一步推论,则会有第三层次的对资产经营涵义的理解,倘若对既有的要素利用能力很强,且扩张资本的能力也很强,那么在实际的投放资本从而资本运营过程中,是选择独资方式还是合资(与其他资本主体联合投资),在联合投资兴办企业或经营中是选择控股还是参股,这又是一个摆在经营者面前需要加以回答的问题。现实生活中,往往会碰到一些投产者只愿意以自己保持控股地位与他人合作,否则则觉得划不来。诸不知,合作各方都想控股的话,实际上这种合作是不可能发生。因而,选择控股或是参股方式最终还是取决于自身经营能力的强弱,当由你控股时资本的运营回报能力较他人控制来得低的情况下,必然选择让他人控股,这样做完全符合资本要求向高回报方向投放的根本本性。换句话说,掌握控股权的投资主体必须具备更强的生产管理、技术开发、市场营销和资本运营的能力,正是对既有的要求运营能力较强,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就能通过控股来扩张、释放这种能力,使存量要素的资本化能力得以加强。正是这样,不难得出,资产经营要建筑在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否则的话,不是围绕生产经营去开展资产经营,那就是玩泡沫,制造泡沫经济。说到底,社会经济的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物质生产力量的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