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特征发微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黎夫:《荆州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434100 姜琼:武汉市民政学校 430000

原文出处: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文章从阐发技术创新的特征出发,揭示了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和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只有遵循这些特征,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1999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创新的核心,已越来越受到各国企业、政府的关注,这不单单是技术创新是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利器,更在于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然而,一个国家,一个企业,能否有效地进行技术创新,取决于这个国家或企业能否建立一套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而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建立则有赖于对技术创新活动本身特性的认识和把握,如此才能有的放矢,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术创新一般是指新产品的开发、新工艺的应用、新技术的推广与扩散等各种围绕技术而展开的商业活动。熊彼特将其区分为五种情形:(1)一种新物品的采用;(2)一种新生产方式的采用;(3 )一个新市场的开辟;(4)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新供给来源的获得;(5)一个行业的新组织的实现。(注:范·杜因:《经济长波与创新》,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第109页。)从技术创新所包括的内容来看, 技术创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组织管理以及科研开发的每个环节中都存在;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所从事的技术创新的侧重点会各有千秋;技术创新的具体表现形态也千差万别。但技术创新作为一种独特的活动模式,它既不同于一般的生产经营活动,也不同于科学发现与发明活动,自有其独特的个性,我们将其归纳为技术创新的八大特征。

      第一,技术创新具有不确定性特征。

      不确定性是指在信息约束和各种因素突变干扰下导致的企业在技术创新实施过程中的决策困难和行为不稳定。这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技术不确定性。一是企业在新技术选择及其水平评估上的模糊、困难;二是现有技术水平状态与创新技术间可能存在的各种矛盾冲突;三是由于技术的不断飞速发展使技术创新活动在进行中就可能发生技术贬值。其二,经济不确定性。许多不可预测的突发因素(如市场需求突变等)使企业在技术创新投入资源上超预算,技术创新时滞增加,进而带来创新收益的获得被延滞或失去收益,使技术贬值。其三,组织不确定性。技术创新一般会引起企业内部组织状态的变动,其后果往往是难以完全预料的。如重大技术变革对企业文化的巨大影响,企业内部利益分配格局变化导致的各种复杂干扰等。

      既然“创新包括一个基本要素即不确定性”,(注:多西等编《技术进步与经济理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74页。)所以,企业和国家在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时,就应留有余地,要允许失败。本田技研、日立制作所、奥林巴斯等企业所推出的“鼓励失败”的激励措施有助于我们借鉴。(注:张俊杰、张久远等编著《现场管理者增长才干必读》,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第436页。)

      第二,技术创新具有高风险性特征。

      高风险性是技术创新不确定性的必然伴生物。技术创新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多少取决于技术创新的程度。一般而言,技术创新程度大的投入越多,技术创新程度小的投入越少。当然,技术创新程度的大小也是因企业而异的。技术创新的投入有时不只局限于技术的研究开发阶段,还可能延伸到生产经营管理阶段和市场营销阶段,如投资机械设备、开辟营销网络等,这些投入能否顺利实现价值补偿,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如上所述,既有来自技术本身的不确定性,也有来自市场、社会和经济的不确定性,可能使技术创新的投入难以得到回报。对于组织方法的创新同样存在风险。虽然组织管理方法的创新投入相对较小,但因涉及利益的重新调整,能否顺利实施并产生效益,实难把握。如果环境发生变化,或劳动者难以接受新的组织管理方法,可能挫伤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致使产量下降,质量滑坡,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

      由于技术创新是一种高风险活动,所以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应谨慎从事,既不能胆小怕事,贻误时机,又不可轻举妄动,“为创新而创新”,应遵循技术创新项目选择的一般规律,(注:张黎夫:《企业如何选择技术创新项目》,《亚太经济时报》1998年10月6日。 )以免步入技术创新的误区。(注:张黎夫:《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几个误区》,《科技日报》1998年7月11日。)此外,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时,企业应加大奖励的力度(奖金、入股分红等),国家可建立科学研究基金和风险投资银行,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制度等,惟其如此,技术创新才可能成为可持续的活动。

      第三,技术创新具有高收益性特征。

      经济活动中,高风险与高收益总是同时并存的。据有关资料显示,技术创新有20%左右的成功率就可收回技术创新的全部投入并取得相应的利润。(注:赵弘、郭继丰:《知识经济呼唤中国》, 改革出版社1998年版,第427页。)也正是因为这样,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风险投资银行,向技术创新提供风险性贷款,促进技术创新。当代许多企业,也正是以技术创新的高收益性为准绳进行技术创新、求得发展的。如以微软为代表的软件开发企业的勃起,中国青岛海尔集团的崛起无不受益于技术创新的高收益性。

      当然,技术创新的高收益性与这种高收益性的获得并不是一回事。如果技术创新的投资者不能占有因技术创新带来好处的绝大部分,而是让它的“竞争者们不劳而获轻易占了便宜”,(注:多西等编《技术进步与经济理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85页。 )就会挫伤创新者的积极性,致使创新过程中断,于企业于国家都是极其不利的。如当今中国假冒伪劣商品对新产品的冲击正是如此。所以国家在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时,应切实保障技术创新者的权益,加强专利制度、保密制度等产权激励机制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市场激励机制建设,确保技术创新活动沿着健康轨道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