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判国有企业绩效应科学、全面和公正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俊青 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金融系

原文出处: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1997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个时期以来,对国有企业绩效评判有一种广为流行的观点,即国有企业不如非国有企业,非国有经济已取代国有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者。其论据主要有:(1)从增长速度看,国有经济的增长速度慢于非国有经济。1979—1994年国有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3.8%,而非国有工业是28.2%,为前者的2倍多。(2)从产值比重看,国有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由1987年的81.56%下降到1995年的34.1%,而非国有工业的产值比重则由1978年的28.44%上升到1995年的65.90%。(3)从亏损状况看,1995年国有工业企业的亏损额为541亿元,占全部工业企业亏损额的61.26%;亏损面为33%,亏损率为44%,比全部工业企业分别高出12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1996年以来国有企业的亏损状况更趋严重,一季度,盈亏相抵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总体上的首次亏损,1—9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下降了75.8%。笔者认为,这三个论据缺乏科学性、全面性与公正性。

      一、用增长速度、产值比重来评判国有企业的绩效是不科学的

      第一、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在增长速度方面具有不可比性。国有经济经过40多年的发展,其增长的基数已变得相当大,而非国有经济尤其是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在近10年才发展起来的,增长的基数相对较小。因而,其增长的绝对数额即使较小,但表现出来的增长率却是不小的。较小的增长基数为较高的增长速度创造了条件,这就是所谓的“后发生增长速度。”正如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大多快于发达国家一样,我们是否可以据此认为发达国家的经济绩效不如发展中国家,显然,这不符合实际。在基数悬殊的情况下,将两者的增长速度进行比较是缺乏说服力的,也是不科学的。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企业的总资产平均每年递增12.9%,改革开放以来,平均每年递增15.5%,加上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国有资产总量截止1995年底已达到57106.4亿元,其中31.5万户国有企业经营性资产占78.9%,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有资产的主要载体,它的资产总额占全社会资产总额的65%,安排了会社会就业总人口的67%,提供了近70%的财政收入。这些都充分表明国有企业已构成我国社会主义强大的物质基础。

      第二、国有企业产值比重的下降是我国改革开放题中应有之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国民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即在保障国有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发展非国有经济,以适应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如果国有经济仍然保持与改革开放前一样高甚至更高的比例,非国有经济发展的空间将非常狭小,这有悖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初衷。

      二、用帐面利润来评判国有企业的绩效是不全面的、不公正的

      (一)国有企业承担着众多的财政职能与社会保障职责,从而使其利润被大量分流。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未有效的建立起来,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国有企业不得不容纳大量的冗员和离退休职工。统计资料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国有企业冗员人数占职工总数比例高达1/3,为2400万左右。在冗员中,闲置职工约占2/5,隐型闲置职工占2/5,停工停产企业长期无业职工占1/5。国有企业离退休职工数占职工总数的1/4,为2300万左右。1995年国有工业企业向冗员支付了1000多亿元的工资,向离退休职工支付了600多亿元的工资。这两部分费用占了职工工资总额的50%以上,相当于1995年国有企业利润的1.5倍。换言之,这1600多亿元的费用若改由国家财政支付,原来帐面亏损的企业就很有可能不亏甚或变亏为盈。相比之下,非国有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一无职工离退休问题、二无冗员问题。因此,将国有企业的帐面利润与非国有企业进行比较是欠公允的。如果国有企业将大量冗员推向社会,社会势必发生动荡,在动荡的环境下,非国有企业还能实现高绩效吗?显然,非国有企业的高绩效中有国有企业的一份贡献。不仅如此,现阶段,国有企业还承担着繁杂的社会福利职责,即所谓的企业办社会问题相当的严重。在国有企业中,住房、医疗、学校、商店等职工福利设施占其总资产的15—20%。1994年对3.4万个地方国方国有企业的调查结果为:这些企业共办各类学校16783个,医疗卫生机构3619个,年支付教育经费15亿元,支付医疗卫生经费20亿元,支付离退休统筹费170亿元,购建职工住房支付50亿元。这些费用相当于这些企业利润总额的1.1倍。从会计处理上看,这些支出构成了国有企业的成本费用,从实质看,这些支出是由历史与制度原因所造成的,并非生产经营所必须,但它确为提高国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理应成为评判国有企业绩效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非国的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并没有这些费用开支,就连国家规定的应为其职工办理社会保险的职责也未履行好。据社会保险搞的比较好的苏州市有关部门1995年下半年对全市“三资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在被调查的402家企业中有305家未办理失业保险,占76.9%,有25.9%的企业未办理工伤保险,有30.3%的企业未进行医疗保险,有32.8%的企业未实行养老保险,有61.4%的企业未实行女职工生育补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