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企业的联盟冲动 用友集团总裁王文京回忆,他第一次听说“战略联盟”这个词大概是在90年代初,王文京用“宏观、遥远”来描述他当时听说这个新词时的感受,“又是‘战略’、又是‘联盟’,都是军事、政治上的词,这么‘大’,却拿来说企业上的事,好像和我们关系不大。” 联想现在年年都在做战略联盟,而联盟高级副总裁李勤最难忘的还是联想的“第一次婚姻”。在那次联盟中,联想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联盟观”。1987年,联想做到7千多万元营业额时想生产自己的微机,但当时电子部不可能给联想生产批文,联想遂产生到国外搞合作生产的念头。联想有一定技术,但一缺资金、二没市场,于是在香港找了一家会做生意的导远公司、一家有5家财团背景的中国技术转让公司,建起了现在联想香港上市公司的前身——香港联想。“回过头来看,这就是我们几家建的一个很实质的战略联盟。我们用句土话把这叫做‘瞎子背瘸子’。”李勤总结。 李勤说:“在刚做联盟时,想法其实是很简单的。缺什么、要找什么东西,就想到做联盟。”这种联盟的偶然性和随机性相对大一些,“后来企业对市场经济、行业规律有所认识时,就是从战略角度——包括我将来要发展成什么、我的优劣是什么、别人优劣是什么——来思考联盟了。就像几家都在画圆,画着画着几家会有一个重合部分,这个部分就是大家合作的切入点。这时合作基础就比较牢固了,它是比较理性的合作,而不是短期内你要什么、我缺什么的合作,也不是三心二意,今天我跟你合作,明天就把你踢一边去的合作。当你对行业规律有深刻认识时,你就知道每一件事都不是自己单独能做的,就明白自己能做什么、该往哪个方向发展。企业的站位必须明确,否则即使机会再多,也是盲人摸象。” IT业的行业规律使IT企业天生就有联盟的冲动和特性。王文京认为,IT产业的发展在走整合集成的方向,一个企业不管多大,都需要与几方形成联盟合作关系,建立合作竞争模式。王文京一连用了几个“越来越”说明他理解“战略联盟”的深入:“战略联盟离我们越来越近、越来越具体、越来越重要,而且我越来越理解到,它确实有‘战略’的含义——产业联盟将成为市场竞争中企业成功或失败的核心战略之一,谁建立了一个好的战略联盟,谁就在产业竞争中占据优势,联盟让企业在更大范围内去配置资源。”王文京举了用友这几年和微软签署的三个联盟协议、全面应用基于微软公司的技术平台和开发工具的例子,说明联盟确实配合着企业的战略发展,而不是为一城一地的得失。 传统企业要跨联盟槛 在中国,传统企业中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极有可能是家电业。因为家电业是中国发展最成熟、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个行业。安易软件市场部的许正文分析为什么国内财务管理软件业没有同业联盟形成时说,原因之一是这个市场并没有达到饱和程度,大家的开发方向、设计思路还有相当差异性和兼容性,这时你要他们联盟,很难。同业联盟一般是在该行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如果产业内部再不进行调整的话,那大家有可能都吃不了“饭”的情况下出现。家电业强强相争的现状正是这样,每家企业从竞争对手口中抢食一点点市场份额已很难很难。 家电业里联盟经验最丰富的企业恐怕得数“小天鹅”,“小天鹅”自称“把竞争对手作为合作伙伴”,自90年代起,已与中外近10家同行先后结成战略联盟。徐源认为,大家分散竞争,使蛋糕小得已无法再分,多数企业将不会得到满意的结果,即使是胜利者,其结果也未见得比预料的好。这样大家会自然地达成一个共识,即想方设法把蛋糕做大,在更多利益前提下,形成“双赢”。 诚然,如徐源和张维迎不约而同指出的,产权不清、所有者和经营者不分是阻碍联盟顺利进行的一大障碍。而不可忽视的是,家电企业爱相互“掐”的传统心态,只考虑自己做大的思维方式确实是家电企业联盟路上的一块绊脚石。科龙战略发展部的宋新宇博士分析,家电企业的此种心态在市场启动初期曾有积极作用,大家都一心把自己做大,结果共同把市场做起来了,而且如果一开始就搞联合的话,反而易对消费者形成不利影响。但是这有个“度”的问题,如果把中国人只愿自己做大、不愿通过与人合作把市场做大的心态带到互联网时代,继续斗得你死我活、不是把用户需求而是把打压竞争者放到第一位,那就太不合时宜,而且必将被淘汰。宋新宇认为,第一代家电人已基本完成其历史使命,第二、三代家电人将以更合作、开放的姿态登场;另外,电子商务的应用将从客观上促使业内人抛弃狭隘的争斗观,网络携着平等、开放、合作、互动精神席卷而来,对传统企业的行为方式、组织模式形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家电业第二代的另一代表、科龙总裁王国端曾表态,同业之间进行战略联盟将是大家电企业再竞争下去的必须选择之一。 4月份,中国家电业第一个开放中立的电子采购平台,e-DAS.com宣告成立,它类似美国福特和通用的汽车零部件采购电子平台。它的第一个投资者和使用者是科龙,紧接着小天鹅也将加盟。简单推理,由于BtoB采购业务将为企业节约大量成本,这个平台一旦能建成规模,商业利益将直接驱动其他家电企业到此处入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