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商并购国有企业的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孔祥勇 中山大学

原文出处:
开放时代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1997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改革开放以来,三资企业在中国发展势头迅猛。截至95年,全国已有三资企业20多万家。外资的进入,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宏观及微观效益,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另一方面又促进了体制和法制的建设。可以说中国经济能有今天的繁荣,外资功不可没。

      近年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并购国有企业和控股合资成了外商投资的热点和重点。这一转折对我国经济既有积极影响,也引发一些问题,如国有资产流失、产业结构失衡以及国内市场被日渐垄断等,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引起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关注。

      一、外商并购发展趋势

      (一)并购效益较好的国有骨干企业。

      进入90年代以来,外商已把并购的重点转向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由于技术过硬,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强因而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例如,华宝空调占领了中国市场的10%市场份额,现其公司60%的股权已被香港蚬壳电器工业公司收购。

      (二)并购同一地区或同一行业的骨干企业。

      外商已经将目光盯住同行业、同地区的骨干企业上,以期达到行业内规模经济,得到垄断利润。

      轰动全国的“中策”现象是以香港中策投资有限公司以60%的股权并购泉州市所有国有企业,成立“泉州中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始,继而在全国范围内投资并购一些行业的骨干企业,如太原、杭州等地的轮胎厂,杭州、烟台等地的啤酒厂。

      据有关资料表明,到目前为止,在化工行业中,全国最大的59家定点轮胎厂被外商控股的有10家;医药行业中最大的13家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商控股51%以上的有7家。

      (三)由一般性合资合营转向控股合资。

      外商并购国有企业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整体收购,使目标企业成为母公司的全额子公司,从而全面控制子公司的生产、营销财务等各项业务;另一种是收购国有企业50%以上的股权,使被收购企业成为其控股企业。

      但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情况——外商稀释中方股权,从而达到控股目的。因为中方资金方面的匮乏,在合作过程中不能保证持续的投入,因而在外商不断地大量投资下,失去了原有的控股权。广州的一家中美合资企业,美方第一期投入1.4亿元,随后第二年又追加投资6000万元,第三年又希望再投入3000万元。这样一来,中方由于已将厂房、设备等作价入股,再无资金投入,终于使美方股份膨胀,最终夺得了企业的控股权。这样稀释股份的行为其实是对国有企业的隐性并购,尤其值得企业界及行政管理层的注意。

      (四)控股公司大量涌现。

      一些世界著名的大型跨国公司申请在华设立控股公司,标志着大型跨国公司在华开始了系统化投资,并对企业开始系统化管理。

      从小型企业试控性进入到大型跨国公司进入,再到申请成立控股公司,意味着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已发展到新的阶段。

      二、外商并购引发的负面效应

      外商并购行为对国有企业改造有积极作用,如带来了先进技术,现代化管理手段及大量的资金等,但也引发了一些不利于我国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正常运作的负面效应。

      1、外商并购引起产业结构倾斜。

      由于外商投资的目的在于盈利,所以他们选择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国有骨干企业为收购对象。由于大中型企业被收购,中小企业也只能寻求合资以求生存,这样就使我国经济面临外资充斥的局面,一旦外资撤走,后果难以预料。

      外商在并购国有企业后,必然会将并购企业纳入其集团网络,并根据集团的利益而不是我国工业体系的状态来考虑并购企业的产品种类和产量,这就导致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失衡。

      从宏观上分析,外商投资企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①非生产性项目中所占比例偏重。据外经贸部统计资料计算,1983—1993年间,第一、二产业吸收的外资为272.59亿美元,而第三产业却有327.82亿美元,,比例为9∶11。

      ②外资企业中劳动密集型项目过多,且偏重于加工行业。

      过多地集中于劳动密集型项目投资,不利于新技术的引进,实际上是外商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来转移其废置产业。而过分偏重于加工行业则使能源、原材料等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工业更加紧张。

      2、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企业并购就是产权交易,由于我国目前产权交易极不规范,在外商的并购行为中导致了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

      由于资产评估制度不完善,评估方法不科学,更有甚者,外商并购国有企业成为一种私下交易,没有市场、没有第三者参与。在这种产权交易极不规范的情况下,就难免发生资产的流失。

      从近年资产评估部门对我国部分国有企业资产评估的情况分析透露:我国企业资产帐面价值平均低于现价一半左右。去年我国国营企业被并购或合资前只有20%的企业参与评估。前不久财政部长刘仲藜说1992年8500家合资企业有5000家未经评估,而全国国有企业办合资的有10000家,经评估的只有2000家,算出来的国有资产比原帐面资产上升60~70%,如此算来,至少损失了300亿元的国有资产。

      这些没有评估的企业加上虽有评估但严重失实的企业,其中流失的国有资产真是难以计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