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企业战略性业绩评价的指标设置

作 者:

作者简介:
宋力(1963-),男,辽宁营口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与分析方面的研究。沈阳工业大学 会计系,辽宁 沈阳 116025 王艳飞 沈阳工业大学 会计系,辽宁 沈阳 116025

原文出处:
《财经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从企业业绩评价的发展历程入手,通过战略性业绩评价与传统财务性业绩评价的对比,得出战略性业绩评价的四个特点。并针对其特点,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战略性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做了简要论述。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1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F2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0)08-0055-04

      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评价,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其生产经营特点以及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同,采用了不同的衡量方法。从其产生以来的发展历程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观察性业绩评价阶段。在19世纪以前,由于当时企业规模很小,对其进行评价的意义也不大,故评价以观察为主。(2)统计性业绩评价阶段。19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由于企业规模日渐扩大,产权关系日趋复杂,评价工作也愈显重要。因而便为评价企业业绩设计了一些指标,但这些指标与财务会计均无必然联系,只是统计性的。(3)财务性的业绩评价阶段。从20世纪初到现在,企业逐渐向跨行业经营的大规模企业集团方向发展,而且有关各方都迫切需要一套指标对企业的业绩作出准确的评价。结合企业此时的经营特点,只能采用综合性的财务指标,因而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应运而生。(4)战略性业绩评价阶段。以90年代后的卡普兰教授与诺顿创制的平衡记分卡为标志。由于财务指标评价存在许多缺陷,如重短期财务结果、轻长期利益,重局部利益而轻全局利益等。因而迫切需要一种全面的评价方法。平衡记分卡的业绩评价和讲师从四个方面进行: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从而满足了对企业业绩进行全面评价的要求。

      一、战略性业绩评价的特点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所存在的缺陷也日益显露出来。如只重视短期与局部利益,而忽视长期与全局利益,缺乏对智力资本的正确评价等。这就要求推出一种能够全方位评价企业业绩,供所有信息使用者参考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战略性业绩评价体系就是迎合这种需要而产生的。它是基于价值和战略而对组织的各个部门和员工的业绩进行评价和引导,以便形成正确的决策,共同为实现企业的战略而努力的管理体系。如平衡记分卡即是把企业的战略和一整套财务和非财务性评价手段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方法。所以说,战略性业绩评价不仅仅是一种业绩评价系统,也是一种战略管理系统。它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对企业长远发展潜力的评价。侧重衡量企业的长期利益及未来业绩的驱动因素。这与只注重眼前短期内的财务性评价体系截然不同。(2)注重企业经营过程的研究评价。侧重衡量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进行。这与只注重经营结果的短期效应评价方法相比是一大进步。(3)注重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如顾客、供应商、战略伙伴、政府等的关系。这与只关注企业内部关系的评价体系完全不同。(4)注重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即企业的发展应“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因为这是整个人类继续生存下去的必然要求。总之,战略性业绩评价体系注重短期与长期、结果与过程、内部与外部的平衡。

      二、战略性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由于目前我国对企业的说价还仅局限于从财务角度考虑,这已不能满足我国企业迅速发展、不断参与国际竞争、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因对,应对战略性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加以补充。针对战略性业绩评价的上述特点,笔者认为其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对企业长远发展潜力的评价

      企业的长远发展潜力是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发展能力的形成主要依托于企业不断增长的销售收入、企业降低开支而节约的资金和企业创造的利润。一个企业可能有很强的盈利能力,但如果把所有利润通过各种形式转化为消费,不注意企业的积累,则即使企业效益指标很高,也不能说这个企业的发展能力强。同时企业对高科技待智力资本的引进与开发程度也是企业长远发展潜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对股东和投资者而言,忽视智力资本因素使他们可能低估一些有价值的公司,也可能看不到一些繁荣公司的潜在危机。对整个国家而言,缺乏对智力资本的认识将导致其不能正确配置资源,从而使国家竞争力受到削弱。特别是在我国目前的企业管理体制下,一些企业的经营者短期行为非常严重,忽视长期发展。因此,企业业绩评价将长远发展潜力作为主要内容之一,显得十分必要。从宏观角度讲它可促进国有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从微观角度讲,它可以促使企业经营者重视企业的持续经营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此,可设置以下几个指标:

      1.资本积累率

      资本积累率是指企业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同年初所有者权益的比率,表示企业当年资本的积累能力,是企业当年所有者权益总的的增长率,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权益在当年的变动比率。一个企业只有具有足够的资本积累才有能力扩大再生产,才能使企业发展强盛。因此该指标展示了企业的发展潜力。

      2.智力资本比率

      智力资本比率指企业总资产中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价值所占的比重。当今世界已由工业经济转向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服务经济。90年代初,许多人认为美国经济已成为强弩之末,但过去几年的发展完全驳斥了上述观点。在传统产业萎缩导致美国经济不景气的表面下,一个新的技术革命拉开了序幕。一些公司注重技术创新,注重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企业员工的素质培养,涌现出一批更有活力、更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公司。如麦当劳通过允许其他经营他的快餐而收取技术费,不劳而获,只靠无形资产赚钱。Prentice-Hill出版社,让清华出版社出版、销售他的书籍而分享一半利润,只靠版权赚钱等等。所有这些都说明无形资产和智力资产在对当今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获得经营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所占比例也日趋上升,甚至出现专靠无形资产、智力资产经营的公司。智力资本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发挥生力军的作用,拥有某项专利、拥有某些领域的专家或高水平的管理人员及高素质的企业员工都是增强企业长远竞争力的关键。若想真正衡量这类公司的持久生命力必须对其智力资本加以评价。智力资本比率指标通过智力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企业是否重视智力资本以及智力资本对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作用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能否适应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的能力体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