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广东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经验 1.1 以市场价值、经济效益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武器,开发新工艺、新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技术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企业市场经济观念的强烈体现,符合世界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先后崛起,使国际经济、科技界逐步认识到:“过去,新产品的发明者是经济上的赢家”。但是,现在,“持续的竞争优势将更多地来自新工艺技术,更少地来自新产品技术。逆向技术已成为一种艺术,新产品易于被复制。事情很明白,谁能使价格低廉,谁就能从发明者手中夺走该产品”。[①]成功的企业不一定就是最新技术革新的发现者和研制者,而是能够将有关产品迅速投入市场的强者”。[②]凭借改革开放第一线得世界风气之先的优势,广东工业企业是深悟这一技术创新的含意。最突出的例子就是顺德科龙集团的容声冰箱和惠州王牌视听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王牌彩电。1984年科龙集团的前身广东珠江冰箱厂成立时,国内冰箱厂已多如牛毛,国家冰箱定点厂基本上已确定,一个仅有170多人且根本没有生产冰箱技术的乡镇企业要想在强手如林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取胜,靠的就是新观念、新思路、新路子。珠江厂从建厂伊始走的就是一条“创市场饱和后仍然畅销的名牌产品”为目标,在技术上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方针:内在质量吸收欧美的可靠性设计,外观形象吸取日本有魅力的营养,不买现成的产品设计,而是采用“借船出海”与德国利勃海尔、日本夏普共同设计自己的新一代产品。加上严格的质量管理,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引进最先进的加工设备、精密检测装置和先进工艺,使容声冰箱终于在众多的冰箱品牌中脱颖而出,1995年冰箱产量120万台(出口7.5万台),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王牌彩电起步更晚,1992年9月公司才正式建立,一方面中国彩电市场进入90年代后已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一方面又有洋货的抢滩登陆。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彩电行业,王牌彩电却异军突起,1995年生产彩电85.98万台,工业总产值达18.35亿元。1996年预计王牌彩电产量将达到130万台,又同香港陆氏实业有限公司签约,兼并了陆氏集团的彩电项目,王牌彩电的年生产规模将达200万台。这样,王牌彩电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之一。王牌彩电成功的最主要经验是:准确的产品市场定位。企业凭借对市场的科学分析、预见到国内彩电市场正在酝酿新的结构变化:大屏幕彩电正在成为国内彩电市场的热销产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充分利用合作港方的资金、技术和海外市场优势,结合国内消费者的心理变化,开发生产技术含量高、性能优越、价廉质优的25"以上的大屏幕机型,并不断根据市场变化,形成系列产品,并调动市场推广、品牌广告、销售网络建设和售后服务等营销手段,使王牌彩电的品牌形象很快得到消费者青睐,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 1.2 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广东地缘人缘优势,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引进国外先进实用技术、设备、管理方法,并结合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同跨国公司建立技术合作关系。这是广东能迅速缩短同国内先进省、市和国外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家(地区)的技术差距,推动广东经济蓬勃发展的一条行之有效的科技进步道路。据有关部门统计,从改革开放到1994年底,广东利用外资127亿美元,先后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7000项技术项目,130多万台(套)设备。“八五”时期,广东工业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投资达1700多亿元,比“七五”时期增长2.38倍。这样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设备引进,使广东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有了很显著的提高,使广东工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90年代以后,广东的技术引进除继续利用香港这个国际市场的通道外,逐步从亚洲“四小龙”转向跨国公司,这在珠三角经济区各市大为突出。因为,广东产业在向资金——技术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和智力密集型的高新产业转型后,同亚洲“四小龙”一些产业结构逐步接近,特别是广东主要的技术引进渠道香港,同广东相比,技术水平最多在一个层次上,很难适应产业转型时期广东对技术的需求;而遍布全球的约4万家跨国公司及其25万家子公司是投资的重要来源。 1.3 深化改革营造企业技术创新环境,制度创新推动增长方式转变。在以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初级阶段,广东是先行一步的;但“八五”以来,改革进入制度创新的深层次以后,广东先行一步的优势并不突出。一些市(县)进行了转变政府职能、重组企业产权,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改革,以营造增长方式转变的环境;有些企业在宏观体制改革滞后的不利形势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引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胜劣汰机制,效益和分配挂钩的激励机制,竞争、开放、注重实绩的人才使用机制等,营造企业微观的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顺德市从1993年7月到1995年初,用一年半的时间进行了以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盘活企业资产存量、重组企业产权结构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尽管这些改革只在一个县级市内进行,不很彻底,比较粗糙,但为增长方式转变营造了环境的效应是显著的。扩大再生产的外延扩大转向内涵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93年同1992年相比,顺德市的增幅达96%,是珠三角“四小虎”中(东莞、中山、南海、顺德)增幅最高的,国有部分增幅达325%,其中基建投资增幅745%,但更新改造投资却下降77%。1994年是企业产权改革后的第一年,在珠三角“四小虎”其他三市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以15—38%的幅度增长,更新改造大幅下降的情况下,顺德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8%,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00.4%。以发展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国民经济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规模经济,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目的创品牌活动都卓有成效。调整产业结构,顺德的主要做法是:集中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995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占顺德工业总产值的15%;量力而行发展重化工业;对竞争性、风险性大的家电、轻工产业,通过产权重组、引进外资进行技术改造,强化产品竞争力;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发展新一代食品、饮料工业等。有计划地推广电子信息技术,渗进各个行业,是顺德进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主要做法,并取得突出成效,到目前为止,全市工业企业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已投入资金3.5亿元,拥有工作站57台,大型机3台,中型机7台,小型机85台,微机3380台,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880人,接受计算机培训的8200人。45家企业应用了CAD,23家企业应用了CAM,29家企业应用了CAT,42家企业建立了MIS,6家建立了MRP—Ⅱ(制造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华宝空调厂投资2000万元在全国家电行业中率先应用CIMS工程,并于1995年10月建成运行,年产柜机15万台,新增产值30亿元。万家乐、康宝等47家企业建立计算机局域网,40家企业应用自动化制造系统技术,其中,震德注塑机厂投入260万美元建成FMS(柔性制造系统)和立体仓库。产业结构的高档化,相应地推动了规模经济的发展,名牌产品的涌现,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1995年,顺德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57家,超10亿元的5家,最近省公布的第一批重点发展的50户大型工业企业集团名单中,顺德新力、科龙、美的、万家乐四个集团都名列其中。1995年,广东公布的首批56项名牌产品中容声、爱德电饭煲,容声冰箱,万家乐热水器,德力柴油机,冠华饲料榜上有名。1995年,顺德生产的微波炉占全国总产量的44%,电饭煲占52.4%,电子消毒柜占42%,干式变压器占30%,电风扇占37%,空调器占22%,电冰箱占15%,抽油烟机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