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企业的价值创造源泉、价值创造方式和价值创造空间都悄然发生了变化,在企业价值创造从要素型发展到关系型又从关系型发展到结构型①的过程中,物质性生产要素实现了向知识性生产要素②的升级,企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与全球化的转变,价值创造源泉从有形物质拓宽到了无形资源,价值创造方式从实体经营拓展到了虚拟运营,价值创造空间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了企业外部。企业价值创造在内部质量提升和外部网络发展的双重驱动下呈现出了“双微笑曲线”,处在价值链条顶端的研发、营销与运营创造了较高的价值,处在价值网络顶层的平台企业或处在网络链条中的链主企业取得了优势的网络发展地位,价值链条低端及价值网络底层的节点企业则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在这种网络结构的发展背景下,很多学者提出企业应沿着价值链条和价值网络层级进行结构升级(Kaplinsky,2000;Humphrey,Schmitz,2000,2002;宗文,2011),并基于价值链条和价值网络进行虚拟整合(Hammer,2001;申俊喜,刘志彪,2002;颜安,周思伟,2011),以获取更高的网络发展地位和更大的企业外部价值。 企业外部价值链条和价值网络是分工与协作的产物,企业在自身专业分工领域所进行的能力升级属于“内部质量升级”,企业在价值链条和价值网络中所进行的地位升级属于“网络结构升级”。处在价值链条或价值网络中的研发、制造、营销与运营企业属于专业化或模块化的分工企业,分工企业在分工定位下从事专业化生产或运营,然后由价值链条上的链主企业或价值网络中的平台企业完成价值整合与价值集成。在价值链条的结构中,制造企业向设计或研发等方向所进行的横向升级属于企业定位调整或重心调整的“换位升级”,横向升级是为了从价值链条的低端领域转至价值链条的高端领域进行发展,但升级难度是较大的。同理,由平台企业、链主企业和众多节点企业组成的层级化价值网络存在着更大的分工差异,这种差异化分工是由企业资源禀赋、企业核心能力以及企业发展定位所决定的,节点企业在原有价值网络中向链主企业或链主企业向平台企业所进行的纵向升级也是比较难于实现的。大多数学者根据价值链条和价值网络发展特征所给出的发展建议是俯视性的,这对处于价值链条高端和价值网络顶层的企业更有指导意义,而对处于价值链条低端或价值网络底层的企业则容易形成误导。为避免企业走向“错位升级”,本文结合企业质量升级与网络结构升级来进一步探讨价值链条上的低端企业和价值网络中的底层企业在价值网络中进行网络结构升级的升级方向与升级路径问题。 二、价值提升方式与价值网络结构演变 随着价值创造源泉和价值创造方式的改变,企业发展和价值提升主要依靠三大新的资源:企业的知识能力或能力要素、企业的顾客要素或市场关系要素(罗珉,2006)以及企业价值网络或价值体系的结构要素。而在企业发展的价值网络结构中,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决定了价值网络的结构演变,知识定位和知识分工决定了企业在价值网络中的发展地位,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不但是企业内部价值提升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外部网络发展的战略关键。 1.生产要素的知识提升 生产要素的进步推动了企业发展,在诸多生产要素中,知识要素因具有较强的活性和较高的价值创造水平而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在现实世界中,大多数生产要素属于知识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而产生的复合生产要素,复合生产要素促进了生产要素的提升也促进了企业价值创造水平的提升。物质生产要素虽然具有较重要的价值,但其本身不能产生价值增值,只有当知识作用于物质生产要素并使其具有了知识属性时,物质生产要素才在知识的作用下产生了价值增值,所以,知识以及融合了知识的复合生产要素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 知识通过活化或物化路径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并成为复合生产要素的内在知识属性。这样,根据生产要素的知识属性可将其分为物质生产要素、知识生产要素和复合生产要素三大类,根据复合生产要素中的知识活性和知识含量,复合生产要素又可细分为物质性生产要素和知识性生产要素。土地、矿藏等以自然状态存在且无人类赋予其知识属性的纯物质性生产要素,我们将其标记为M,如自然界中的可燃冰;在复合生产要素中,知识属性还没有超过物质属性成为该生产要素的主导特征,知识属性仍以隐性状态存在,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合生产要素中的知识属性逐步老化,知识物化的边际效益特征已经衰变为物质性特征,我们将这类以物质特征为主的复合生产要素标记为物质性生产要素M[k],现实世界中这类复合生产要素最为广泛,如劳动工具、机器、钢铁、工程塑料、可燃冰能源等;当复合生产要素中的知识属性超过其原有的物质属性、知识的活性特征成为该要素的主导特征、知识的边际效益递增高于其载体的物质边际效益递减时,该要素就会逐渐从传统要素中分化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知识性生产要素,我们将这类以知识特征为主的复合生产要素标记为知识性生产要素K[m],如劳动要素中分化出的智力劳动、资本要素中分化出的人力资本和无形资本、产品中出现的软件等知识性产品;还有一部分活性周期较长的知识(如数学知识、管理知识等),以及尚未物化的知识产出,我们将这类纯知识生产要素标记为K。随着知识生产要素产出步伐的加快和累积数量的增加,物质生产要素在知识K的作用下逐步发生“M→M[k]→K[m]”的演变,生产水平也产生了“工具化→机器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其中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特征就是K的大量产出和K[m]生产要素的大量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