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范式转变期大企业如何衰落  

——动态能力视角

作 者:

作者简介:
徐思雅(1989-),浙江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创新能力、动态能力,杭州 310012;冯军政,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浦发银行博士后工作站,上海 200002

原文出处: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内容提要:

从动态能力视角出发,认为动态能力理论可以解释“在位者诅咒”这一现象及其内在作用机制。选择通信行业巨头诺基亚为样本,以动态能力的两个维度,即外部资源获取和资源释放来考察其发展历程,认为诺基亚在其辉煌的经营历程中形成了刚性和路径依赖,难以改变资源基础从而缺乏动态能力,进而在技术范式转变期的通信行业中逐渐失去竞争优势。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14 年 01 期

字号:

      0 引言

      当前,科学飞速发展、技术快速变革、技术资源全球化配置和技术融合使技术动态性越来越强,同一时期内截然不同的技术范式亦可相互争锋。在位企业和新进入企业、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都在为引领下一代技术发展的潮流和抢占市场制高点而激烈竞争。对于在位企业或大型企业而言,产业技术范式变革能够推动企业已有资源基础和技术基础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是其更新核心能力、重构竞争优势以及维持自身长期快速发展的有利武器。然而,已有研究表明,在产业不连续技术变革的冲击下,在位企业由于感知激励不足、组织过滤、组织惯性等的制约[1-2],通常难以有效应对并导致企业的衰退甚至失败[3-5]。这种现象被学术界形象地称为“在位者的诅咒”[2]。

      在不连续技术变革情境下,在位企业为何面临“诅咒”?针对该问题,学术界和企业管理实践领域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激烈的讨论,在创新搜索视角和战略导向及客户导向视角等方面均取得了有益的发现[6-9]。本文从动态能力的视角对该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因为动态能力是企业在快速变革环境下构建、整合和重构内外部资源与技能的能力10-11],能够使企业有效应对高度复杂和模糊性的任务[12-16],为企业动态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分析视角。然而,当前学术界关于动态能力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内核尚未达成共识[17],在维度划分和测量方法方面也存在严重分歧。

      基于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从动态能力的视角解释诺基亚1999-2012年间由繁荣到衰落的发展历程,试图揭示大型在位企业在技术范式转变期的组织行为及其后果,从而为“在位者的诅咒”提供新见解。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第一,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从外部资源获取和资源释放两个方面对动态能力的构成维度进行“厚实的描述”,深化学术界对技术范式转变期复杂的组织适应性行为的理解;第二,桥接动态能力理论和组织适应性理论,在环境快速变革情境下,组织适应性行为具有偶然性、随机性和探索性的特征,本文将深入探究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1 文献综述

      动态能力是指在快速变革的环境下,企业整合、构建和重新配置内、外组织技能、资源和职能的能力,它反映了组织在给定的路径依赖和市场位势条件下实现新的和创新性的竞争优势的形式[10-11,18-19]。其本质特征是企业为适应环境的动态变化,扩展、修改、变革和/或创造组织常规能力的一种高阶能力[17,20-22],决定着企业常规能力的变化速度[21,23-25]。自2000年Eisenhardt和Martin提出动态能力是一系列具体的、可识别的战略和组织过程以来,学者们遵循该条理论脉络提出了动态能力的各种具体形式,例如,产品开发、联盟、战略决策制定、研发和营销、新产品与新流程开发能力[12,26-32]、与外部新技术或服务提供者建立联盟[30,33]、收购新的技术企业、高水平的人力资本等[30]。本文基于Danneels和Erwin把动态能力分为杠杆化现有资源、创造新资源、获取外部资源以及释放资源这四个分析维度的观点,并聚焦于获取外部资源以及资源释放这两个维度。

      获取外部资源是指企业通过战略联盟或者并购等方式获取其他组织资源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行为[26,34-35];资源释放指的是组织对现有的资产进行处置,尽管在短期内该资源仍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36]。在激烈竞争甚至“超竞争”环境下,企业的竞争优势被迅速地创造、侵蚀或破坏,获取和维持变得越来越困难,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地更新自身的资源基础和构建新的能力以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规则。获取外部资源和释放现有资源是企业快速更新自身资源基础的两种主要手段:一方面,为了获得持续的发展,企业必须不断且快速地获取具有发展潜质的新资源;另一方面,为了保持高度的探索性,企业必须摆脱对现有资产的承诺[28,37-38]。

      2 研究方法

      2.1 方法选择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主要基于三点原因:第一,目前,关于动态能力的理论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如概念界定和理论内核尚未达成共识[17],构成维度和测量方式尚未统一;第二,企业成长及其适应性和组织行为的复杂性,特别是在技术范式转变期,外部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高度动态变化的情境下,已有理论不足以对其进行有效的解释;第三,企业成长发展的过程性,即案例企业从繁荣到衰落经历了较长的时间,是一个典型的纵向时间序列分析,针对该问题已有的统计分析方法不能进行翔实地解答。因此,选择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该问题进行“厚实的描述”。

      2.2 行业选择

      本文选择移动通信高技术产业进行研究,主要基于以下两点原因:

      第一,行业技术变革和技术发展迅速,目前正处于技术范式转变期。移动通信行业在短时间内经历了1G、2G、3G主导技术范式之后,正处在3G系统深化和完善即从3G向4G技术范式转变的历史时期。该时期,行业内存在着不同层次的激烈竞争:首先,3G、4G等主导技术范式之间存在着激烈竞争;其次,每一代技术范式内不同的技术标准之间也存在激烈的竞争(如CDMA、WCDMA、TD-CDMA和WiMAX等);此外,在手机终端操作系统领域,苹果ioS系统、谷歌Android系统、诺基亚塞班系统以及微软Windows phone系统等之间也存在激烈竞争;最后,在手机终端产品上,非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之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移动通信行业技术快速变化且竞争激烈的环境为本文研究问题提供了一个非常合适的产业情境。

      第二,移动通信市场需求发展迅猛,且需求结构呈现多层次和多样化特征。首先,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决定了人们在移动通信的消费需求上有很大的差别,例如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苹果等技术性能更高的高端产品,而在中国、俄罗斯和巴西等新兴经济国家,人们则更倾向于使用诺基亚等经济实用的中低端产品;其次,不同国家的不同消费者群体具有不同的消费偏好,对移动通信终端和服务有着多样化的需求,例如,年轻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外表时尚、技术先进、功能多样的产品,而年长的消费者则倾向于外观低调但更加实用的产品。需求结构的多层次性和多样化特征也是造成移动通信市场多种技术范式和主导技术共存且相互之间激烈竞争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