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认知偏差与连续创业的关系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赵文红(1968- ),女,河南荥阳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企业家创业与战略的研究;孙卫(1967- ),男,陕西西安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创新与创业团队的研究(陕西 西安 710049)。

原文出处:
科学学研究

内容提要:

随着中国进入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的创业活动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诸多创业者们开始走“连续创业”之路。基于创业认知理论,以126名连续创业者的调研数据为依托,探索创业者认知偏差对连续创业行为的作用关系。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过度自信和控制错觉等认知偏差对连续创业有积极的影响,但是,事后明白偏差与连续创业的关系呈现负显著,而少数原理等认知偏差与连续创业之间的关系不显著。结果还显示,风险承担倾向对于过度自信、控制错觉、事后明白、少数原理等偏差与连续创业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12 年 10 期

字号:

      近年来,随着中国进入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的创业活动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根据GEM2009报告,美国2009年前三个月的风险投资活动持续减少,而中国的创业活动呈现快速增长,并预计会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赶超欧洲。但相关研究发现,初次创业的成功率不高。根据创投公司的估计,10家投入资金的公司中,大约4到5家会失败,3到4家会平稳存在,1到2家会上市并有高回报(获利10倍到100倍)。而这些能带领公司成功的人,常常是以前的成功者。在美国,这些人被称之为“连续创业者”(serial entrepreneur)。连续创业者在各国创业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欧洲的创业活动中连续创业者占18%-30%;英国有19%-25%创业者是连续创业者;在德国,这个贡献有18%;芬兰则有将近30%比例;美国则为1/8[1]。连续创业者也同样出现在中国:季琦、沈南鹏、唐越、王兴、王树旺、乔赢、朱威廉等,无论此前创业成败,他们都在进行自己的第N次创业[2]。

      相关研究表明,如果没有偏见和直观推断,很多创业行为将不会发生[3];认知偏差是创业者快速决策的原因[4];相比与其他人,创业者更易受到特定的认知偏差的影响[5]。同时,创业者的认知方向感并非一直是一种优势——由于这些反馈信息存在延迟和偏差,人们对其的学习也可能存在错误;正是这个原因,一些创业者才会表现出一些甚至不会被现实世界纠正的基本判断偏差[3]。

      由于连续创业可以让人们从个体过去的错误来获得经验与知识[6][7],并建立“创业的经验曲线”(experience curve of entrepreneuring)[8]。过去经验的性质,尤其是“失败”或者“成功”,对后续的态度和行为有重大影响。由于创业者经营经验的不同,连续创业者相比新手创业者可能会显示出不同的认知特点(即他们是怎么思考和处理信息并学习)。以往经验为连续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处理信息的框架,并给予有经验的创业者多样化的技能和能力(如网络、知识等)以此预见并采取不平衡的盈利先动机会;在创业视角下,Busenitz和Lau提出拥有创业经验的创业者可能像专家一样更多的依赖于信息处理,在创业认知上显示出强的依赖性[9]。

      由于中国制度环境和文化的差异,中国的创业者们具有不同于西方创业者的创业思维和行为[10]。特别的,由于环境不确定性,创业者受认知偏差的影响表现得尤为显著。因此本研究中,通过213个中国创业者的样本进行实证检验,探索创业者的4种认知偏差——过度自信、控制错觉、事后明白以及小数原理等偏差对其连续创业行为的影响。

      1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创业过程本身充满大量不确定与复杂性,再加上机会窗口的时间限制,创业者出于时间与成本的考虑,要做到完全理性决策是不可能的,因此,创业者必须根据有限的信息来做出有效的决策,因此创业者的决策方式始终引人入胜和受人关注。

      哥德·吉戈伦尔等人的研究表明,直观推断与偏见的决策方式在具有大量信息的情况下可能逊色于那些规范性的决策方法,但在少量信息且时间较紧迫的情况下,这些简化的决策则优于规范性决策[11]。创业过程本身充满大量不确定与复杂性,创业者出于时间与成本的考虑,要做到完全理性决策是不可能的。Busenitz和Barney认为,如果没有偏见和直观推断,很多创业行为将不会发生;但这种简化会产生难以避免的偏差[3]。Baron也认为,认知偏差是创业者快速决策的原因[4],并进一步认为,相比与其他人,创业者更易受到特定的认知偏差的影响[5]。

      所谓认知偏差(cognitive bias),是指主体认识和处理各种信息,并由此诱发的行为与客观实际不一致的表现。认知偏差在创业决策与行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代表着“创业家思考、归因和获得决策的方式”。

      Busenitz检验了在决策中运用偏差和启发式越多,对于创业意图和企业创立具有正向作用。Simon等人在基于认知偏差角度的创业研究中,着重研究了过度自信、控制错觉与少数原理这三种偏差,认为过度自信对风险感知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控制错觉与少数原理通过影响风险感知而影响创业,并可能直接影响决策的方向[12]。陈震红、董俊武以武汉“中国光谷”的创业者为样本[13],研究发现,创业者感知到的风险越低,越有可能做出创业决策;控制幻想会降低风险感知,进而影响创业决策;相信小数定律则直接与创业决策呈现负相关关系。

      许多创业者对自己成功的机会很有信心,拥有强烈的乐观偏差,相信他们经历过的乐观结果可能性高于客观数据显示。Ucbasaran实证显示创办率和过度自信正相关[14]。由于额外的认知倾向(如控制错觉),创业者倾向于感知已存的风险比实际的小[15]。先前关于认知偏差的影响显示了对于特定偏差的易感性将会促进个体创业。尤其是成功的创业家,更少地屈服于大范围的认知偏差或者错误以及由此扭曲信息加工和欠佳的决策[3][4][12]。有经验的创业者可能积累了偏差,并因此随后更多的报告相对乐观。

      已有的研究表明,创业者信息处理时出现的认知偏差主要包括: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控制错觉(illusion of control)、事后明白(hindsight bias)、小数原理(law of small numbers)等。同时,在认知心理学分析中,决策者的个性倾向往往也会体现在决策判断中,从而促进认知偏差的作用[16],因此本文考虑创业者个体的风险承担倾向对其认知偏差与连续创业关系的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