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框架式思考”、“悖论整合”与企业竞争优势

——任正非的认知模式分析及管理启示

作 者:

作者简介:
武亚军,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1

原文出处:
管理世界

内容提要:

在中国转型发展的复杂动态环境下,企业领导人的认知模式和价值观对企业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华为领导人任正非为案例,遴选任正非在华为成长时期的重要内部讲话,通过认知地图和扎根分析,发现其思维具有“战略框架式思考”、“认知复杂性”、“悖论整合”等特征;任正非的“战略框架式思考”、“悖论整合”以及“超越性价值观”,显著地促进了华为的战略发展、产权与激励制度创新及管理进步,进而推动了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产生。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中国转型经济中企业领导人的“战略框架式思考”、“悖论整合”思维模式影响企业经营战略发展、制度创新及管理进步的内在机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命题。最后,论文探讨了以中国优秀企业家战略实践为基础的“悖论整合”视角的战略理论的发展前景,并对中国企业领导者认知研究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13 年 07 期

字号:

      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统一的两极,管理上的灰色,是我们的生命之树。

      ——任正非

      在转型经济和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企业CEO的战略决策能力与领导行为是与企业绩效紧密相关的(王辉等,2006;贺小刚、李新春,2005)。然而,中国优秀的企业领导人是如何通过战略思维和战略领导而实现“创新”的?他们的认知模式有什么典型特征?这些特征又是通过什么机制显著影响到企业的长期绩效?能否学习优秀企业家的战略认知模式进而提高企业领导人的战略决策与领导能力?这些问题一直是中国管理学者希望探讨的关键课题,也是理解中国本土新兴企业战略模式及其长期绩效的基础(张文慧等,2005;武亚军,2009)。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管理学界对此的深入研究却很鲜见,管理者认知与战略决策关系的“黑箱”尚未打开。例如,王辉等(2006)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领导人通过战略上开拓创新和对下属关爱双重行为来共同影响企业绩效,但并未探讨这些行为背后的思维模式与认知基础;张文慧等(2005)利用实验研究验证了领导人认知需要和认知复杂性对信息搜寻和机遇及威胁辨识的影响,但未探讨战略思维的具体模式及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

      本研究尝试从中国优秀企业家的战略思维模式入手,通过搜集原始资料并对其进行系统分析,提炼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环境下优秀企业家战略思维的核心特征,进而揭示其对企业长期绩效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为此,本文选择了中国优秀企业家的代表——华为任正非为标本进行案例研究。选择任正非和华为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原因:(1)华为公司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成立的民营企业,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已经成长为通讯设备领域有一定规模和技术实力的世界级企业,任正非作为企业创始人和核心领导人,代表了中国本土新兴企业优秀领导者的典型特征和成功经验;(2)华为公司所处的通讯设备行业是中外企业激烈竞争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任正非与华为公司的经验具有较广泛的市场应用性和较大借鉴价值;(3)关于任正非的思维与华为公司的发展有大量的基础资料和研究素材可供分析和比对印证,这将增加研究资料的丰富性与深入性,并且为高效度的理论概括提供基础。因此,本研究在广泛搜集任正非内部讲话和华为公司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遴选了任正非在华为成长时期企业战略问题上的重要讲话,利用认知心理学的认知地图分析(Eden et al.,1992;Cossette & Audet,1992)和质性研究中的扎根分析(Strauss & Corbin,1998;卡麦兹,2009),对任正非的认知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其具有“战略框架式思考”、“认知复杂性”、“灰度思维”(悖论整合)等特征;其次,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些特征特别是任正非的“战略框架式思考”、“悖论整合”,显著地促进了华为的经营战略发展、企业共享产权或分享型激励制度创新及“实事求是”的管理进步,进而推动了华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产生。以此为基础,论文进一步探讨了中国转型经济中企业领导人的“战略框架式思考”、“悖论整合”影响企业战略发展、制度创新及管理进步的内在机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命题;最后,论文还对企业领导人价值观的作用以及“悖论整合”作为一种管理理论视角进行了讨论,并对中国企业领导人认知理论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文章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是对管理者认知与战略领导的文献回顾,以及对中国战略管理认知研究进展及局限的简要评述;第二部分概述整体的研究设计、认知地图分析和扎根研究方法、资料收集和遴选,以及基本的分析过程;第三部分是对任正非的认知地图分析和扎根分析的结果;第四部分是对领导人“战略框架式思考”、“悖论整合”对企业竞争优势作用机制的探讨,并提出正式的管理命题;第五部分是进一步讨论与延伸;最后是结论及对理论与实践的启示。

      一、管理者认知与战略管理研究:简要回顾

      在过去20年中,管理者和组织认知(managerial and organizational cognition,MOC)在战略管理研究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Walsh,1995;Huff,2005;杨迤等,2007;Kaplan,2011)。简要地说,MOC有3个主要研究领域:一是行为决策理论研究,它主要关注认知偏见、简化规则等在战略决策中的应用及调整(Schwenk,1984,1985);二是认知地图和认知结构研究,它主要关注管理者的认知分析方法(Huff,1990; Eden et al.,1992);三是认知结构与战略管理过程的联系,包括战略形成和实施过程(Walsh,1995; Finkelstein & Hambrick,1996;Nadkarni & Barr,2008;Kaplan,2011)。管理者认知研究可分为4个层次:领导者个人(CEO)、高管团队(TMT)、组织层次和行业层次(Porac & Thomas,2002)。关于领导者认知的一个基本观点是:领导者的认知,包括其认知内容、结构和方式,会显著地影响其战略决策和领导行为;而领导者的认知,会受到组织内外部信息以及管理者背景、经历和个性等的影响(Finkelstein & Hambrick,1996; Porac & Thomas,2002;Nadkarni & Barr,2008)。

      (一)管理者认知研究基本概念

      管理者的“认知内容”包括“他或她所知道的、假定的和相信的事情”;“认知结构”是关于“一个人头脑中的内容是如何安排、联接或研究”;“认知风格”指的是“一个人的头脑是如何工作的——他或她如何获取和处理信息”(Finkelstein & Hambrick,1996)。“认知模式”是指人们依赖于以往的经验而形成的对特定事物相当稳定的看法和理解。管理者的认知模式,不仅包括管理者的知识结构,还包括管理者运用相关知识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据此做出取舍的考量(尚航标、黄佩伦,2010)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