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3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管理的“中国模式”近年来日益引起学界和企业界关注。众多论者从不同视角提出不少富有见地的看法。有主张存在中国式管理,应构建中国管理学派的;也有否认中国式管理命题的。即使主张存在中国式管理的,在什么是中国式管理的认识上,也存在很大差异。总体上看,迄今为止的讨论尚未形成一致意见,在中国式管理的基本命题方面,更是观点纷呈,莫衷一是。本文旨在运用“整合的一体化组织理论”工具,明确以中国式管理为基础的基本管理命题。 1 观点与主张 有关中国式管理的相关讨论中,不同的观点和主张源于在中国式管理问题的类型、问题的层次、管理的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以及相关学科性质、范式、体系等几个方面的认识和出发点不同。 1.1 有没有中国式管理 有些学者否认存在中国式管理,认为无论是东方管理还是西方管理,管理方式的实质或根源是相同或相似的,个体、组织趋利避害的行为模式大同小异,关键看管理是否有效[1]。这种观点混淆了管理科学和管理类型的差异,混淆了不同文明中管理赖以发挥作用的基础方面的重大差异。就管理的科学方法、提高效率的方法和增加效用的方法而言,科学方法是一般性的,但作为组织起来的群体性行为中的“有意识协调行为”,管理既包含效率效用追求的内容,也包括该民族文化价值背景下群体的社会政治作用过程和目标意义导向方面的内容。中国式管理的“式”,是管理方式、管理类型方面的问题——一种文明类型基础上大部分个体认可的认知结构、价值偏好、行为方式以及建立于其上的合乎目标价值导向的有效的组织管理方式。 现实世界是人类构建出来的,依文化差别和社会实在而论,不同文明构建出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社会实在。其中,激励人心、整合行为、形成目标和选择目标背后的基本认知、思维逻辑和相应观念、行事方式受文化及其制度支配。一种管理类型的“式”所包含的内容,体现在文化类型支配下的组织化方式、目标形成和调整机制中。 1.2 一般与个别 有人突出个别而否定一般。质疑到底什么是“中国式管理”?是国有企业的管理,还是民营企业的管理抑或是合资企业的管理?是哪个发展阶段的管理?是吸取了古代传统经营智慧,还是市场经济过程中的管理经验?并由此断言“中国式管理”概念模糊、具体对象不明确,导致中国式管理研究难以应用于实践[2]。 也有学者强调把差异归结于发展阶段,而否认类型差异。他们认为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先后不同导致管理实践各有特点,管理不存在绝对的地域性[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种管理思想与制度相互融合,取长补短,管理差别越来越小[4]。 在个别与一般的问题上,前者过度夸大不同企业制度类型的企业之间“个”的差异,否认这些中国企业之间存在“群”的共性。照此逻辑思路,管理根本不存在任何意义上共同的东西。后者用市场经济、工业化发展阶段单一逻辑解释不同文化情境下的管理差异,这种观点实际上否认中国式管理的存在。 更多的学者肯定中国式管理的存在,他们赞同从管理哲学、管理对象和内外部环境与机制、管理工具以及管理改革实践等若干维度来研究,比较归纳总结出中国区别于其他国家企业管理的特殊性和原因[2,5,6]。 1.3 中国式管理的层次 在中国式管理的层次问题上,有些学者过度强调管理方法、管理方式、管理哲学或管理思想观念之间的区别,而忽视了它们内在一致的联系。他们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做了大量研究,认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这些思想不能具体实施,操作性弱,缺乏科学性,不能直接应用于今天的企业管理实践[7]。曾仕强[8~10]总结了中国式管理的特点,如“经权达变”、“修已安人”和“中庸和合”等,认为中国式管理更多的是管理哲学,没有完整系统的科学体系。 对古代管理思想的研究在发掘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和智慧方面功不可没,但没有落实到中国现实管理实践层次;没有具体解释这些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管理中具体形成了什么样的管理类型,管理思想的理想追求和现实管理的作用机制之间差距何在;更没有回答这些思想或传统管理方式在今天的管理实践中如何、多大程度上仍然在起支配作用。 管理是一体的,虽然管理确实有不同的层面,但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具有内在一致性。中国传统管理观念中“天人合一、中庸和合”和现实管理中的“大局为重、不求极端、求同存异”具有内在一致的逻辑和规则,过分强调管理哲学、管理思维、管理方法之间差异的观点是就现象而论管理,忽略了背后深层次的内在联系。因此,中国式管理不单纯是管理哲学问题或管理方法问题,还是贯通、整合了从管理哲学到管理方法诸层次的,体现为一种与文明类型相对的管理类型。 1.4 中国式管理还是中国管理学 近年来有关“管理学在中国”、“创建中国特色管理学的基本问题”方面的讨论已有一定规模[11,12]。有论者指出,“目前在中国管理理论研究中,正在出现一种‘西方管理学亚文化群’,在管理学学术研究体制中拥有越来越明显的权势地位”[13]。很多论者强调,管理研究应该直面中国情境.着眼于中国的管理现实[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