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链治理问题的提出 全球化的发展使得竞争已由企业之间、企业集团之间的竞争演进到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链往往表现为全球商品链、全球价值链或全球生产网络,Gereffi(1994,1999)、Humphrey and Schmitz(2000,2003)、李海舰等(2007)、刘友金等(2004)、杜龙政等(2005,2008)等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大致可归为生产技术视角或价值创造视角两大类。对于产业链治理模式的研究,代表性的成果有Humphrey and Schmitz(2000,2003)所提出的四种治理模式(市场式、网络式、准等级制、等级制),以及Gereffi et a1.(2003)提出的五种治理模式(市场式、模块式、关系式、领导式和等级制):比较而言,两者的市场式和等级制相同,后者的模块式、关系式类似于前者的网络式,后者的领导式与前者的准等级制类似,这些研究虽涉及了产业链的外部治理、共同治理的问题,但主要还是针对管理模式的研究,尚未涉及产业链董事会等内部治理问题;李维安(2005)的企业集团治理部分涉及了产业链的治理,但未以产业链为研究对象。鉴此,本文将重点探讨产业链的治理架构等内部治理问题,尤其是董事会和经营层的结构安排和机制设计。 二、产业链关键要素提炼及治理架构设计 Gereffi(1994)依据跨国公司在产业链中所扮演角色的不同,将全球商品链(实质是产业链)分为生产者驱动和购买者驱动两种;国内文献有人将产业链分为资源带动型、需求拉动型和技术推动型三种(刘贵富,2006)。本文将产业链驱动模式概括为三种——“资源驱动型”、“市场主导型”和“技术主导型”(如图1),其中扮演关键驱动角色的要素分别是“资源”、“市场”和“技术”,而“协调”作为第四种关键要素对于其他要素作用的发挥具有基础性作用,并通过经济数学方法对四种关键要素进行分析验证;然后,以此为基础构建产业链的治理架构及其基本模式。
图1 产业链的三种基本类型 资料来源:作者提出。 1.三种产业链类型及四种关键要素 “资源驱动型”产业链的“资源”要素占有主导地位,所体现的是能源矿产等第一产业属性。“市场主导型”产业链的主要驱动力则是“市场”要素,核心企业即Gereffi所言“购买者驱动”中的大型零售商、品牌营销商、品牌制造商,如零售业的沃尔玛、家乐福,以及制造业的联想、戴尔。技术主导型产业链最为高级和复杂,“技术”要素是关键驱动要素,核心企业凭借技术优势整合产业链,以日本的电子产业链最典型,国内则有华为的通讯产业链,比亚迪的电池产业链、汽车产业链。Gereffi的“生产者驱动”模式强调生产者的驱动作用,本文提升为“技术”要素的作用,低端制造型产业链需淘汰或升级,向市场主导型或技术主导型迈进(如海信从下游液晶电视向上游液晶模组的延伸)。产业链的基本类型虽然有三种,但现实中可能包含多种驱动要素,如技术主导型产业链中除“技术”要素外,又加入“资源”要素;有时两种子产业链又组合出新的产业链,但分析的基础不变。 产业链的四种关键要素,即资源、市场、技术和协调,除发挥基础作用的协调要素之外,一般均可成为产业链的主导驱动要素,对于相关类型产业链的构建发挥关键性作用: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致使“资源”瓶颈日益凸显,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获取国外资源的道路上屡屡受挫,而资源更为贫乏的日本企业则因产业链的及早布局,使得这一矛盾大大化解(如钢铁业)。当今反倾销案的频发说明我国企业在渠道、品牌、设计方面的积累严重不足(“市场”和“技术”要素匮乏),市场主导型产业链不足,产业链的市场整合能力落后于外方,例如,同一产品的国外售价反而低于国内售价;我国所开放的大多数产业不仅仅是单项技术的缺失,往往是产业链系列技术的整体缺失,“技术主导型”产业链比较稀缺。 协调要素是资源、市场、技术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以实现产业链中整合成本最小、总收益最大。三井物产作为三井财团的综合商社,在三井集团的大陆液晶产业链布局行动中,对于“技术”要素、“市场”要素作用的发挥,起到了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1998年带领东芝、日本IBM等公司投资吉林彩晶,1999年带领日本神田工业投资广电液晶,2003年获“特批”成立内地第一家合资内贸企业“上广电三井物贸”作为国内产业链布局的参谋部,这一系列举措,大大加快了产业链建设步伐(白益民,2008)。我国不少企业资源、市场、技术等要素可能具备,但缺乏产业链建设的意识,协调要素缺失,因而只能被动嵌入外企主导的产业链为其打工,这是中国众多行业开放后反被外企主导的根本原因——关注了企业本身的治理,而忽略了产业链的治理。 2.产业链关键要素提炼的数学证明 模型①的构建以中游核心企业为主要解释变量,用X来表示;上游企业、下游企业和消费者分别为从属变量Y、Z和K。产业链上每个企业都在利益共同体的框架下,经营各自企业;技术和资源要素未被锁定。模型构建的基础是:①遵循经济理性预期,产业链可以永远存续下去;②函数的构造中,产业链内部要素变量之间是乘积关系(因其相互影响),而非相互独立状态下的加总求和;③其他变量设置服从于产业链核心变量的引导;④董事之间信息不充分。
3.产业链治理的架构设计 产业链治理的核心,关键在于产业链董事会、经营层的合理构建;股东大会、监事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作用的发挥,均依赖于此;产业链治理架构的重点涉及到董事会和经营层的结构和功能,尤其是资源、市场、技术、协调等要素在董事会和经营层的设置。